商务部公布五城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上海广州入围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今日(19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到底如何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各地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有哪些新设想、新布局?

内地《经济日报》报道,具备条件的相关省份已经意识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今年各地两会纷纷结合自身特色推出明确规划。北京市提出,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发展,扩大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上海市提出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

广东省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重庆市提出,加强需求侧管理,探索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北京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视觉中国)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引导上游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常消费规模巨大,总量高、增速快,并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

其一是消费对象国际化,体现为进口规模巨大,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高;二是消费人群国际化,体现为在本地居住的外国人规模大,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消费者消费意愿强;三是消费渠道国际化,反应快、成本低、体验好,跨境电子商务B2C发展较为领先。

选择城市应考虑甚么因素?

赵萍表示,首先是基础条件好的城市,即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消费基础设施、消费政策等的城市。同时,城市消费潜力要大,即未来增长空间大,能够立足国内、辐射周边,甚至形成面向世界的全球影响力、吸引力。此外,国际化水平较高、对外开放意愿强。通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令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事实上,就消费规模而言,国内多个城市距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仍有较大距离。赵萍提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要量力而行,未来中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可能是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赵萍强调,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要让不同城市展示自身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以下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目标差异化,即依托本地综合实力,确定目标是区域性抑或全球性;其次是依托本地优质消费资源,形成独特的商品和品牌供给能力;再者,要依托地理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与辐射空间不同,形成独特消费环境;最后,应依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推动消费融合创新,传统百货店、闲置工业厂区转型,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独特消费体验。

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先要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让买全球和卖全球能够轻松实现。一方面,要让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其周边的消费者实现买全球,另一方面亦要吸引各国消费者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实现卖全球。

其次,要对世界各国消费者形成吸引力,就必须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广中国品牌。各地应结合自身历史文化、独特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特色景观、特色商业街、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意愿。

此外,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还要做好不同景点、不同商圈的差异化定位,不仅要让外地游客旅游体验丰富,也要让本地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