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棉花后新疆太阳能产业被指强迫劳动 当地有企业股价遭“腰斩”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早前发声明坚决反对强迫劳动,有份参与联署组建联盟的企业及组织有近200间。“反强迫劳动联盟”矛头直指新疆,美媒更有报道称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会被军警跟踪及阻止。
官方传媒《环球时报》报道,涉事其中一间新疆大型太阳能企业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其在美国上市,股价如今已几近被“腰斩”。董事长张龙根在受访时否认有“强迫劳动”,并认为与棉花不同,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是全球太阳能产品供应的主力,与美国相比已具备很强的产业优势,打压并不会使中国太阳能产业链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报道指出,美媒《彭博社》早前刊出题为《秘密和虐待的指控萦绕中国在新疆的太阳能工厂》的报道,主要观点是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购买太阳能电池板的买家,正面临道德上的不确定性,“在拥抱所谓绿色能源的同时,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变相支持了肮脏的强迫劳动”。
报道称,今次是继新疆棉花后,再有新疆主要产业被指控强迫劳动。新疆太阳能产业与棉花产业的共同点,两者同样在国内外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资深太阳能产业从业者代延岭在受访时表示,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原材料多晶矽(矽料)在中国的产能,2021年预测可达56.7万吨,占全球85%以上,其中新疆硅料占全国57%。
对于强迫劳动指控,代延岭解释,实际上多晶矽在生产过程中电费成本占20%至30%左右,因此矽料生产企业往往选择电费较低地区,例如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因为这些地方有大量火电、水电及光伏能源。代延岭强调,多晶硅生产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最关注电价,人力资源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占比非常小,根本不是关注重点。
被美媒点名存在强迫劳动有在美国上市的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根表示,公司生产基地的员工都必须是具备相当专业知识并且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工厂目前拥有1934位员工,来自新疆本地、重庆、甘肃及河北等地,主要通过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人才市场、员工介绍等渠道。长张龙根介绍,按照2020年的产值和利润来估算,人均产值大约为240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人均净利润约为52万元,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不到7%。
报道透露,新疆大全的员工中,只有18人是少数民族,占比0.93%。报道有采访其中一名蒙古族员工巴金,他在2011年入职,主要负责生产安全管理。报道称,巴金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9000元左右,是当地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我很奇怪,西方怎么会认为少数民族参加工作还用‘强迫’?谁不想找一个好的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报道认为,中国太阳能产业之所以会继新疆棉花后成为西方的狙击目标,是因为虽然美国是太阳能技术的起源地,但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处于落后地位。代延岭解释,在2010年之前,多晶矽是被美、德等企业垄断,价格曾经涨到每公斤500美元。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生产的多晶矽打破暴利垄断,使整个太阳能产业的每度电成本以惊人的速度接近或低于传统能源。
报道提到,与多名美国商界代表交流时,对方投诉中国政府给予太阳能企业大量补贴,加上其国内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使得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极具竞争力。不仅美国的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就连在第三方市场,欧美企业也输给中国。报道称,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目前发电成本仍然高于石油和天然气,短期之内必须仰仗政府补贴,但美国政府过去长期是支持传统能源的人占上风,制定许多对可再生能源不友好的政策,导致美国的太阳能企业难以拥有成本优势,产品整体价格偏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垚更称,从棉花到太阳能产业,新疆的主要产业接连成为西方的狙击目标,目的不仅是要对新疆进行“产业灭绝”,甚至是要试图破坏整个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合作,都是“全球价值链去中国化”的一部分。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