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冠病毒传播快范围广 刷新对既往传染病认知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近日,2021年全国消杀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在主旨报告《新冠病毒新认识:趋势和挑战》中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无症状感染者情况等。
他介绍,新冠病毒与既往的冠状病毒,比如SARS(非典型肺炎,沙士)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都相同,包括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而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更新了既往对传染病的认识。

徐建国介绍,新冠病毒的传播范围广。他举例称,SARS病毒曾在29个国家和地区流行,MERS病毒在27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而根据此前数据,新冠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220个,与流感病毒类似的甲型流感,则在2009年曾于2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

徐建国在报告中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无症状感染者情况等。(网易新闻)

同时,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根据美国的研究,SARS病毒、MERS病毒与新冠病毒不在一个数量级。SARS在全球肆虐的8个月中,共发病8096宗,而MERS在全球肆虐的12个月发病仅203宗。根据世卫组织官网,截至4月3日,全球累计报告1.29亿宗新冠病例。

对此,徐建国分析,传播速度与新冠可感染的细胞范围、病毒复制速度、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等相关。从病毒学角度而言,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比普通冠状病毒更多,SARS病毒不感染杯状和棒状细胞,新冠可以感染纤毛细胞、杯状和棒状细胞。

他表示,在传染病中,自己不发病、但有传染性的健康带毒者非常常见,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远高于MERS和SARS,因此发现和控制无症状感染者,是控制疫情非常重要的环节。他又指,在不同地区调查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从6.3%到96%不等,传播病毒的主要场景包括聚会、宴请、乘车、电梯、开会等密闭空间。

此外,有早期的报告发现,在武汉的新冠患者出现症状前,病毒传播已经开始。有文献报道指出,新冠患者鼻咽拭子病毒载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比SARS病毒更短,SARS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病毒载量达到高峰,存在“爬坡”过程,而新冠患者出现症状前,鼻咽拭子病毒载量已达到高峰,传染风险很大。

鼻黏液、痰液表面的新冠病毒在相对湿度40%、4℃和21℃条件下,可存活36小时和48小时。(网上图片)

报告指出,新冠病毒的复制速度非常快,在环境中存活的能力强。SARS病毒需在72至96小时达到峰值,新冠病毒只需要48至72小时,而流感病毒则为24小时。

报告指,在不锈钢、塑料等表面,低温、相对湿度低,更有利于新冠病毒存活;在鼻粘液、痰液表面的新冠病毒,在相对湿度40%、4°C和21°C条件下最长可存活48小时;在布料、玻璃、塑料表面的稳定性高于流感病,72小时后仍具有传染性;在相对湿度为65%、22°C条件下,在纸巾、木料、衣服、玻璃、纸币、不锈钢、塑料、口罩表面的存活时间分别为3小时、2天、2天、3天、3天、5天、5天、7天左右。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