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长者年花70万 内地盲盒潮流大解构 连新华社都要狠批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内地近年掀起盲盒热潮,各式各样的盲盒涌现,包括服装盲盒、玩具盲盒、美妆盲盒等,消费者打开包装后才会知道盒内物件的真实模样,概念类似香港常见的“扭蛋”。
内地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是盲盒市场的巨头,月中更在港上市,不过官媒新华社日前撰文批评“盲盒热”,泡泡玛特的股价今日(28日)低开逾1成,报77.15元,挫10.49%。
究竟内地的盲盒有甚么特色和吸引之处?为什么会吸引到那么多人“入坑”?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解构。

盲盒产品有何魔力?点图放大看看↓↓↓

+2

新华社的文章指,一个盲盒的售价在49元到79元(人民币,下同)不等,也有上百元的。跟踪玩具市场动向的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内地盲盒市场市值已超过25亿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可见盲盒在内地已掀起潮流。

综合陆媒早前报道,以玩具盲盒为例,这些玩具可能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也可能是由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角色,例如内地在盲盒中颇有人气的索尼天使(Sonny Angel)、乐高小人等。除了一套里的固定角色,有的盲盒还会配带隐藏款,而且隐藏款出现的机率不尽相同,如泡泡玛特出品的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有12个常规造型,加上1个隐藏款造型,隐藏款抽中的概率约为1/144。

泡泡玛特推出的盲盒大受欢迎(点图放大):

有的款式出现机率更低,例如Molly的西游金色特别款,出现机率仅为1/720。许多玩家为了抽到隐藏款,就会不断地买买买。而在热爱盲盒的圈子内,最疯狂的行为叫做“端箱”,指的是盲盒的狂热爱好者会一次过花费几千元,奖原箱盲盒往家搬,目的是为了确保“抽”到隐藏款。

新华社去年报道指,有一对夫妇4个月就花了20万在盲盒上;还有比年轻人更疯狂的60岁玩家,一年要花70万。

除了抽到隐藏款可以带来心理满足之外,炒卖隐藏款也是吸引人们投入盲盒热潮的原因。一个隐藏款在“闲鱼”(内地知名二手交易平台网站)被炒到天价,可谓司空见惯。据闲鱼2019年年中公布官方数据,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1年前增长320%,最抢手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点图放大):

+6

博物馆推出考古盲盒 玩家化身考古学家挖掘文物

盲盒热潮横扫内地各个领域,连博物馆也推出盲盒产品。河南博物院早前就推出一款文创产品,将盲盒概念与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入土中。消费者只要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慢慢扫去浮尘,神秘的“文物”就会慢慢呈现全貌,犹如化身考古学家,亲身参与及了解考古挖掘过程。

这款考古盲盒价格由70元至90元不等,买家有机会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宝物。若然运气较差,就只能收获一盒来自洛阳北邙的土壤。据早前河南博物院线上商店数据显示,考古盲盒5天的线上销售额超过50万元。

网民拍片“发掘”考古盲盒过程(点图放大):

+2

新华社:“盲盒热”带来上瘾和赌博心理

新华社27日发表的评论文章称,盲盒这种随机化的体验让不少年轻人感到新鲜刺激,选择“入坑”。盲盒不但是个经济现象,也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人,尤其是“95后”一代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根据天猫去年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盲盒已超过潮鞋和电竞成为“95后”热度最高的爱好之一,过去一年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上,约20万消费者在盲盒花费超过2万元人民币。

文章引述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英国关注手机“抽蛋”问题

无独有偶,在不少手机游戏中,玩家可以在游戏介面内支付现金来获取随机的虚拟游戏物品或服务(称为抽蛋或转蛋),概念与盲盒相近,这已经引起国外关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英国国民保健署 (NHS) 的精神健康主任Claire Murdoch早前在研究报告中,声称抽蛋会导致儿童沉迷赌博。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