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杨振宁恩怨:共同夺诺贝尔奖 因论文署名及领奖顺序决裂?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陆媒《澎湃新闻》5日报道,首两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李政道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4日在三藩市逝世,享年98岁。

李政道不但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方面有杰出贡献,还对中国科研人才培育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在1956年李政道与合作伙伴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并在1957年共同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这对曾经的合作伙伴,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出现不合,并在60年代决裂,从此不再合作,成为学术界的憾事。多年来,李政道与杨振宁都偶有公开叙述两人当年关系决裂的原因,然而各有说辞,令外界无法得知两人决裂的真实原因,这也成为了一宗著名的公案。

李政道(左)与杨振宁曾是合作无间的研究伙伴。 (新华网)
李政道曾与杨振宁是好朋友,并合作研究和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最后两人关系破裂,从此不相往来。 (网上图片)
1961年,美国普林斯顿,杨振宁与李政道。(VCG)

50年代开始与杨振宁合作 因署名顺序而生嫌隙

在博士毕业后,李政道在1950年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担任物理系助教,但是由于韩战爆发,加州反华情绪较高,因此李政道在当地的生活并不愉快。当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的杨振宁得知李政道在加州的情况后,便邀请李政道来普林斯顿,一起做研究。

杨振宁去找当时普林斯顿的院长、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给李政道发出邀请函。于是,李政道和夫人在1951年来到普林斯顿,不但与杨振宁成为邻居,还开始合作研究和发表论文,两人的论文还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注意,邀两人见面。不过两人之后因论文署名顺序的问题发生了争吵,使两人的产生了嫌隙。

据《李政道传》所述,当时两人共同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是《凝聚理论》,署名的顺序是杨振宁、李政道;第二篇是《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的顺序是李政道、杨振宁。一般按照惯例,论文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署名的顺序应该都是按“李政道、杨振宁”的顺序来排。

可是在第一篇论文完成时,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希望把名字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当时虽感惊讶,但勉强同意了杨振宁的要求。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将署名顺序改回以字母排序。因为这次事件,两人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合作,后来李政道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并在3年后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李政道(右)夫妇与杨振宁(左)夫妇合影。 (新华网)

李杨二人再次合作 同获诺贝尔奖

李政道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本是想与杨振宁拉开距离,可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令两人恢复了合作。杨振宁在1953年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出了后来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李政道对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有所怀疑,在杨振宁到哥伦比亚大学探访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杨振宁。两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杨振宁同意了李政道的观点,两人更以李政道在前,杨振宁在后的署名顺序,发表了《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论文。

这件事促成两人再次的合作,在之后的7、8年中,二人共同发表了32篇论文,成就了两人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在这个时期。据李政道在文章中描述,从1956年到1962年,杨振宁和我共同写了32篇论文,范围从粒子物理到统计力学……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果,有竞争也有协调。我们在一起工作,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最大能力,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

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VCG)
李政道(左一)与杨振宁(左二)1957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华网)

两人正式决裂 从此不再合作

当两人到瑞典准备领奖时,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通知和所有媒体的报道,均是与获奖论文的署名一样,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可是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希望能同比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领奖。本来李政道不同意杨振宁的提议,可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的夫人秦惠莙,秦惠莙怕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所以劝李政道同意杨振宁的建议,这样李政道才勉强地同意在杨振宁后领奖。

其后,在1962年5月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刊登了有关的“宇称问题侧记”文章,详述杨振宁和李政道如何研究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问题,并得到诺贝尔奖的经过。杨振宁对文章提出了许多意见,称文章中有“某些令人痛苦的地方”,不但希望文章中自己的名字能写在李政道之前,还请普林斯顿研究院院长出面制止文章刊登。不过文章最终还是刊登,导致两人彻底决裂,从此不再合作研究。在之后的四十多年里,杨振宁和李振道先后发表文章和自传,争辩各自在“宇称不守恒”理论研究中的功劳。

1968年,李政道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演讲。(VCG)

李政道自述与杨振宁恩怨

李政道在1986年撰写的“破缺的宇称”一文中,对于两人的关系有生动比喻。李政道在文中这样描述:在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著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

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

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这里长眠著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