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制“冥河”到“航母杀手”:导弹将成解放军攻台制美大杀器?

撰文: 涂柏铿
出版:更新:

近期美国加大围堵中国大陆的力度,在南海与台湾问题上不停触碰中共底线,台湾地区也配合扮演反共前哨的角色,致使两岸关系日愈滑向危险的剃刀边缘,解放军因而频频举行军演。其中,8月26日解放军朝南海,自浙江与青海分别发射两枚东风-21D导弹与东风-26B导弹,便被外界解读为意在吓阻具有庞大航母战斗群的美国。

自“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以来,导弹便是中共保卫国家利益的战略重器与战术杀器,台湾当局亦是在大量导弹的瞄准下,不敢遽行“改国号,制新宪”的法理台独,只敢不时炒作解放军的导弹威胁、宣称此举伤害台湾人民感情云云。不过比起海陆空均无优势的台军,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以及1995年与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表态干预的美军,才是解放军重视的对手,因此注重研发各类型反舰导弹以求击败美国仗恃的先进舰队──毕竟若双方都不愿动用核武器的话,那么使用可削减对方军力的战术武器,将是较明智的斗争工具。

东风-21D被美国认为是以现有技术难以拦截的反舰弹道导弹。(新华社)

美国海军空中作战主管哈里斯(Greg Harris)于9月12日出面强调“核动力航母是世界上11个最可能存活下来的机场之一”,并宣称将通过升级舰载机以强化海军的远程打击能力,不过这仍掩盖不了解放军拥有“航母杀手”的事实。

由于初创时期的解放军海军极为弱小,没多少先进与大吨位的舰艇,只能依托鱼雷小艇与炮艇灵活地混组回击火力较优的国民党海军,但这并非长治久安之策,故解放军一直在寻找能克制重炮巨舰的利器。在这种情势下,1957年,中苏遂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工业的协定》。

协定里规定苏联要向中国移转的七种武器就包含了射程约100公里的KS-1岸舰飞航式导弹,而非仅有催生搭载核弹头的“东风”系列的P-2型导弹。接著在1958年,苏联又同意给予P-15舰舰导弹(北约称为“冥河”,Styx),中国遂分别将KS-1与P-15命名为542与544导弹,开始埋头自主研制之路。尽管1960年中苏决裂,苏联撤走与取消了所有在华专家和援助项目,但中国仍勉力在经济不佳与度量自身科技实力的形势下,决议先集中仿造难度较低的544导弹,并于1963年制定《关于544系统技术责任分工的规定》。

苏联制P-15反舰导弹曾震动欧美国家,并成为中国仿制反舰导弹的源头。(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根据曾在江西洪都机械厂(320厂,今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供职、参与过544导弹研制的工程师彭历生回忆,在缺乏详细数据、人才与器材的窘境下,计算材料强度用的计算器只有两台,其中一台还是解放前的美制电动计算器,另一台则是只能进行四则运算的国产飞鱼牌手摇计算器,彭历生等人硬是靠著这两台简陋的计算器算出了上千页的强度报吿。此外,320厂甚至将内部所有术业各异的中专生全编入雷达班,以尽速培养能设计相关组件的人才,这恐怕是不乏优异学者投入科研工作的欧美国家很难想象的场景。所幸在经历数年刻苦之后,320厂不但成功造出导弹,还延长了射程,中共遂在1966年正式定型且命名为“上游一号”,随后配置到了解放军海军倚重的苏制“四大金刚”07型驱逐舰、053H型护卫舰与21型导弹艇上,成为力抗外国强势海军的新利器。

国产化反舰导弹“上游一号”的面世,又衍生出众多型号的反舰导弹。除了针对“上游一号”的射程、抗干扰、制导功能优化之外,1965年中国还以“上游一号”为基础,另行研制射程更远的岸基反舰导弹“海鹰”系列;同年又以研制中的“海鹰二号”为本,再投入研发空军要求的空地兼空舰导弹“风雷一号”。虽然该型导弹的研制,在文革期间起起落落,但最后终在1977年实质推进,并重新命名为“鹰击六号”,且于1982年由轰-6挂载试射成功,就此结束解放军缺乏空舰导弹的历史,大幅扩增沿海防御范围,并创立了赫赫有名的“鹰击”家族:如鹰击8、鹰击82、鹰击18、鹰击12与最新锐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鹰击100等等。2014年,军事专家杜文龙便指称这些导弹能构成六层反舰火力网,在连续打击下“肢解”大型水面平台。

除了鹰击系列之外,前述的东风-21D亦被外界认为是目前无法拦截的反舰弹道导弹。至于所谓“大型水面平台”代指的是何方势力,自然就不言而喻。

不过比起喜欢吹捧“雄三导弹”、彷佛一弹在手即可挡住千军万马的台湾社会,注重锤炼“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实战化战力的解放军,自然不会天真得以为单凭几发反舰导弹便可歼敌于大洋之上。根据公开的学术动态,大陆科学家与解放军们注意到美军倡议的“分布式作战”概念,并以日愈发达的智能与工业技术为基底,投入多弹、多机、多平台协同作战的钻研,让导弹能实现信息共享、自主制导与突防的功能,真正发挥“弹如雨下、弹无虚发”的杀伤力度,其中无人机更是发动电子干扰或直接投射导弹的绝佳载具。再加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将能替解放军提供多弹多机协同所需的可靠数据链,这就给解放军对阵美军或攻台时有了更大优势。

此外,面对己身导弹技术的短板,解放军也正紧锣密鼓地设法克服。譬如海军航空大学学者谢宇鹏等人计算后发现,虽然两到三架无人电子干扰机能压缩敌方海军雷达网探测区最多70%,但岸舰导弹进入敌方雷达网内后仍会因舰队雷达相互补盲的缘故,在大片连续区域里被探测的机率超过90%;还有学者警吿称巡航速度在2至4.5马赫左右的飞行器,仍须采用一定程度的隐身技术才可突防。另有学者主张改良导弹设计,以多模式战斗部取代“一弹多战斗部”的传统,如此便能降低时间成本应对多种目标。最有意思的是,解放军海军内部在近期论及如何改善雷达的轮廓像,以弥补红外成像与SAR成像在末端制导时,对高速移动目标识别不够清晰的缺陷,借此增加反舰导弹突防的成功机率,且聚焦在“岛岸”附近的舰艇目标,显然可应用在诡谲的台海与南海领土领海的情势上。

PHL-16式远程火箭炮。(资料图片)

这些研究成果,都将成为解放军变换战术与改进武器的最宝贵意见。何况即便导弹不管用,能自主感知目标、潜航、协同搜索的智能鱼雷,亦是学者们主张研析的武器,与导弹一同构成“多弹多平台”的多层打击网。不过台军最该恐惧的应该是,一旦美军如同昔日般号称要协助台湾、却在1958年金门炮战时离得老远,那完全毋须顾虑美军干预的解放军,便能游刃有余地消灭台军。毕竟台军目前装备老旧、信息化程度低落、多军种协同力不足、战术观念又落伍,思维总停留在二战时期的“滩岸歼敌”,是要如何应付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

且在动用到导弹之前,解放军配备的PHL-16式远程火箭炮,射程远达三百公里以上,从浙江发射便可覆盖台湾全岛。一旦再加上东风-15、东风-16等对地弹道导弹与无人机的密集轰炸,台岛恐怕会被炸得毫无完肤──即便解放军仅用数发导弹实行精确打击,战略纵深狭小的台湾岛也禁受不起。因此,不停怂恿“反中拒统”民粹、迷信美军会前来驰援、诬蔑解放军战力弱小的台湾政府与部分媒体,若是为了人民福祉著想,还是赶紧认清两岸之间巨大的综合实力对比、放弃台独迷梦为宜,勿再帮著美日充当反华马前卒。否则一旦兵戎相见,那么除了解放军的炮火之外,14亿大陆人民的怒火,也不会是小小的台湾能承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