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历史必修课 德育课改为思想政治课
中国教育部近期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要求历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安排72学时。
教育部称,增设历史课程,完善课程设置,优化结构体例,填补了中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有教学大纲无课程标准的空白。
据介绍,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基本相同,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份构成,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拓展模块为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提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供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拓展模块时参考。
此外,中职三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还包括将原先的“德育”课程调整为“思想政治”,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将原来必修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和选修的“心理健康”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其中,“经济政治与社会”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据悉,调整后的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等。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份构成,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四部份内容,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由学生选择修习,主要包括时事政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
此外,此次调整还优化语文课程体例和组织形式。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并从体例、内容、话语体系等方面完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换,以专题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兼顾字、词、句、段、篇的组织形式。三是增设历史课程。历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安排72学时。
教育部表示,将依据课程标准统一组织编写教材,各地要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培训,推进中职三科教育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中职)是内地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又称中等专业学校、中专。学生毕业属中专学历。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3年。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