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内地医院四大“天团”会师武汉 机场相遇互道加油

撰文: 王兆阳
出版:更新:

7日,国家卫健委表示, 对武汉和湖北的医护人员驰援总数已有11000多人,其中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是重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而当天武汉天河机场共迎来 12 支医疗队共计 2043 名医护人员。
据悉,当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疗援助队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自报家门互相加油;同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也驰援武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也乘坐火车出征武汉。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被视为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各大医院援助武汉队伍“会师”场景让众多网友感到振奋。

内地医学教育有“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的说法。官媒新华社2017年曾报导把它们称为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闻名中华的医学教育四大品牌。

+2

此次在武汉机场相遇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共同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齐鲁医院和华西医院均是清末外国传教士参与创建的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基督教会1892年在四川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其医学院则源于1914年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前身是1890年代由美国传教士建立的华美医院,而齐鲁医学院前身则是英、美教会创办的山东共合医道学堂,1903年就已开始招生。

实际上,这两所医院历史上曾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缘分:抗战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搬到了华西坝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并成立协和大学。本次机场相遇也让不少网民想起了这段历史:时隔逾80年,“老战友”再度联手抗敌。

+2

2月7日13时,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142名队员乘机驰援武汉。据协和医院微博消息,当晚21时,第一组医疗队员已经迅速完成岗前培训,随即加入重症病房夜班轮值中。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的“协和医学院”,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即于该院病逝。该院是中国卫生部(现卫健委)指定的诊治疑难重症的技术指导中心之一。

2月7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130人(30名医生、100名护士)北上援鄂,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位于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创办于1906年,是中国和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联合创建的西医院,现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其医学院前身则则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于1914年成立。

据院方介绍,为了防护需要,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在出征前做了同一件事:理发,男医生剃光头发,女护士剪成短发。

协和医院医护抵达武汉后,接受安全防护培训。(微博)

四大医院支援队伍的到来在网上引起了注意,许多网民都表示振奋;有人指“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都来武汉了,一定能够取得抗疫胜利;还有网友表示,中国医疗界最顶尖的“王炸”(纸牌游戏“斗地主”中用语,即大王+小王,打出时,赌注乘二)带上各省份的天团会师武汉!

“就像回到了1937年,两大医院会师华西坝,今天,两大医院又重新会师,在武汉共同战疫。” “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麟给你,哪怕自己也伤痕累累,所以,武汉,加油!” “ 出发皆是壮士,战斗没有硝烟,归来全部英雄,必须平安凯旋。” “希望英勇的白衣战士平安归来!亲人们在等你!”
微博网民评论

医疗公众号“丁香园”就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发文说,今天,刚刚送别了同道李文亮医生的医务工作者们,擦干在深夜痛哭的泪水,在元宵前夕整理队伍,起身奔赴前线。

“愿医神希波克拉底庇佑你们,愿你们不会因为恪尽职守而遭遇不幸之事,愿你们平安,愿你们获得内心的平静,愿你们的信仰可以得到安放。”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