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指引:中低风险人员佩戴的口罩可重复使用
《新华社》周四(6日)报道,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指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正确保存、消毒可适当延长部分口罩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此外,中低风险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
据悉,该指引来自国家卫健委,其将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的暴露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
根据指引,普通民众处于超市、商场、交通工具、升降机等人员密集区,室内办公环境,学校,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等场所时,都属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儿童选用功能相当产品)。
民众在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室内外场所活动时,则属于低风险暴露人员,可不佩戴口罩。 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Q:口罩在甚么情况下需要更换?
指引明确,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Q:使用过的口罩如何正确保存、清洗和消毒?
指引建议,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 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此前指出,市民在使用口罩时,不应一个口罩用足全日,每个口罩可使用多长时间视乎情况。
医学会前会长蔡坚医生则表示,如果想要节省口罩,把口罩放入“全新未拆封”的信封,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重复使用。儿童免疫及传染病专科医生何学工亦指,放入信封是正确做法,信封有助吸收口罩上的水气,而保持干燥,有助抗病毒,更可维持口罩舒适度。
如何以信封延长口罩使用的方法(按图了解):
此外,台湾泌尿科医生陈伟宝周日(2日)在Facebook上发文称,使用过的口罩其实也有“复活”方法,若没有明显结构损坏或受到污染,一般口罩可经消毒后重用,但仅限于同一名使用者。
其方法是将使用过的口罩平放,正反面均用紫外线灯照射约半小时即可;如果家中没有医学用的紫外线灯,可以用一般烘碗机内的紫外线灯,甚至阳光亦可以,把照射以后的口罩放在干净干燥的环境中,静置3日以上就可以再次使用。
陈伟宝强调,一般外科口罩复活要诀是“干燥”,正常使用过后要处理的是口沫、霉菌和病毒,但不必灭菌;紫外光可以杀掉霉菌,然后在干燥环境中静置3日,这是有医学根据的,因为在干燥的环境中,病毒不经任何处理都会被消灭。
▼按图学会选购正确口罩,及其他防疫小知识
针对有人在口罩上喷酒精消毒,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指出,口罩能防护病毒,是因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附在口罩上。 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后,再使用时,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不过,香港执业药剂师协会会长郑绮雯提醒,现时“一罩难求”,只能妥善收藏口罩以延长使用时间,但仍不鼓励同一口罩用上两三天。她认为如果没有口罩,最好不要外出。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