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中国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态势分析与风险评估组,昨日(27日)发布《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讲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疫情形势和关键疾病认识、病例定义的变化、公共卫生措施等资料。
报道写道,目前研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于2019 年12 月初从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某种野生动物外溢及其市场环境污染感染人,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从进入人群传播至今1 个多月,尚处于社区传播的早期阶段。随著中国政府强有力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望使疫情围堵工作达到预期的防控效果,避免疫情发生更大规模的流行乃至大流行。
报告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2019年12月29日: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接到当地一家医院报告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4 名患者均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从业人员。
12月30日: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启动调查和病例搜索工作。
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应对工作。同日,武汉市政府向社会发布疾病暴发信息。
2020 年1月1日:基于初步调查结果,关闭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1月3日,武汉市在全市启动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监测、病例调查、华南海鲜市场环境及动物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当日向世界卫生组织、周边国家和地区通报了相关信息。
1月8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暴发的病原。
1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分享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1月10日后,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和企业开发并测试了PCR 检测试剂盒,用于对武汉疑似病例的检测、诊断。
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防控方案,规范病例监测、报告、诊疗、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实验室检测。
1月20日,国务院同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法和卫生检疫法管理,并启动全国范围应急防控工作。
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PCR 试剂的探针和引物序列。
1月23日起,湖北武汉及其他地市采取不同程度停运城市公共交通。
1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升级防控响应级别。
武汉等少数湖北地区的发病人数仍将继续增加
报告指,由于武汉和湖北省部分地区已形成明显的社区传播,加之疾病病程早期症状较轻且存在轻症病例,难以及时被诊断和隔离,造成社区中传染源的积累,控制疾病传播的难度加大。未来一段时间,武汉等少数湖北地区的发病人数仍将继续增加。
湖北以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仍处于以武汉输入疫情为主的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社区传播。目前,各省都启动高级别应急响应,采取强有力的行动,采用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严查严控,及时发现和早期隔离输入病例和续发感染,坚决遏制社区传播。
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
报道称,疾病早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气促,少数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重症、危重症患者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
报道又称,从现场的溯源调查、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和既往疾病监测血清标本检测等证据推测,目前认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野生动物,可能于2019 年12 月初经由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某种野生动物外溢及其市场环境污染感染人,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证据提示该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际传播指数(R0)在2~3 之间。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该病在潜伏期内有传染性。
风险评估和下一步工作
报告写道,目前疫情仍处于流行早期阶段,全国其他省份、其他国家及地区发现的病例绝大多数与武汉有关。随著中国各地政府采取升级的响应,动员社会多方力量促进病例的发现和管理,避免进一步传播,限制人员流动和聚集。随著中国政府强有力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望使疫情围堵工作达到预期的防控效果,避免疫情发生更大规模的流行乃至大流行。
报道称,中国将继续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主动上门或者精准地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早期发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病例,促使病例能早期到定点医院就诊和管理,避免进一步传染。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医疗救助力量支援重点疫区,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收治隔离病例,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同时提倡轻症病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居家隔离,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冲击,也预防进一步传染。继续倡导减少聚会、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措施,降低个人暴露和感染机会。
报告指,由于正在面对的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中国将根据监测、调查和研究的证据,随时更新防控策略。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