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食野味再引爆公共卫生危机 中国人须换掉“农村胃”
武汉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家卫健委日前在发布会上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更早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SARS专家钟南山也接受央视访问表示,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类是“比较大的可能”。
回顾2002年首先在广东顺德爆发的沙士(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疫情,病毒来源可说是大同小异。广东防治专家在研究SARS如何传染给人类时,认为广东人嗜食野味,而普遍成为广东人桌上菜肴的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主要载体,因而认定SARS病毒可能因广东农户养殖果子狸而致人染病。虽然后来的研究指出,SARS天然宿主应是名叫“中华菊头蝠”的蝙蝠,果子狸可能只是中介,但依然没有改变疫情元凶是吃野味的事实。
烹饪习惯变革缺动力
微博流传的一张“野味价目表”显示,位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东区的“大众畜牧野味”商户曾售卖各类野生动物,包括活孔雀、活蝎子、活狐狸、活果子狸、活梅花鹿、活狼仔、活鳄鱼、活鸿雁、活竹鼠等等,大部份明码标价,四周配有动物图片。网络上亦有不少食蝙蝠、活鼠类的影片疯传,片中饕客大快朵颐,但也让不吃野味的观众触目惊心。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政治、经贸、科技、教育枢纽,同时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在内地城市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一个现代化城市,理应拥有健康且丰富的饮食文化,然而却仍有不少市民难改吃野味的陋习,这也缘于中国社会从农耕时代到今天,仍然保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吃野味只是一个缩影,主因是农村文化主导的社会形态,令烹饪习惯的变革缺乏动力,这也是为何要提出实现全面现代化。
中国老百姓是苦过来的,如今富裕了,就觉得要吃些好的、稀有的,这种转变可以理解,但吃野味究竟有甚么“益处”,无外乎还是农村迷信的那套“壮阳”等说法,却忽略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致命病毒,终究得不偿失。更有少数“土豪”摆筵席请客要吃山珍野味才有面子,或是边吃边拍短片炫耀,形成一定程度的模仿效应。
网红烹饪野味受欢迎
这种吃“奇珍异兽”的风潮,不仅形成产业链,还作为网络流行文化大受欢迎。内地网红团体“华农兄弟”,自2017年以来,以他们在农村合建的竹鼠养殖场为影片素材,拍摄多段宰杀和烹饪竹鼠的影片,追踪者达数百万人,在著名影片网站bilibili(B站)上的点阅率更高达5亿。有网民将其影片集结成“吃竹鼠的一百种理由”,2019年7月,他们还入围第11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来自四川的烹饪网红、网称“厨神”的王刚,也曾拍片教授烹煮“宽油竹鼠”(宽油即油炸),直呼“味道特别棒”。
城市化不只是公共基础建设的提升,还要摒弃残存的乡村文化糟粕。食用野味的习惯走到城市,对公共卫生带来冲击,说明人们的饮食和烹饪文化有待改进,也叩响加快建设全面现代化、建立疾病防御体系之钟。其中,如何加强人们对“该吃甚么、不该吃甚么、如何吃”的重视,是难点也是重点,而今次肺炎疫情也成为一次教训,为未来的教育和宣传提供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