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军演后美军杀害伊朗指挥官 中国固守“三不”中东承诺

撰文: 范晓鹏
出版:更新:

40年来,中国、俄罗斯和伊朗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刚刚在2019年末的印度洋北部阿曼湾水域落幕,美国即在2020年新年伊始对伊朗展开激烈军事行动。负责海外军事行动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遇袭身亡,将美伊推至战争边缘。

这对于刚刚参加三国海上联合军演的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考验。

1月4日晚,外交部长王毅先是收到了伊朗外长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的求助电话。他说,希望中方能为防止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发挥重要作用。王毅当时回应了四句话:

警告美方行为的性质:美方的军事冒险行为,违背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将加剧地区局势的紧张动荡;表明中国反对立场:中方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军事手段没有出路,极限施压更行不通;亮明中国要求:中方敦促美方不要滥用武力,通过对话寻求问题的解决;表明中国中东外交政策:中方将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维护中东海湾地区和平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四句话并没有给予伊朗实质性的承诺,但是很明确地表达了同情立场。人们注意到,王毅随后与法国外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的通话表明双方“立场相近”。除就挽救伊朗核协议问题只有王毅做了表态外,事实上二人的最重要成果是王毅“兑现”了承诺,公开呼吁法国对伊朗的遭遇给予同情和支持。

当晚的第三个电话是王毅打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的。新华社通稿透露了王毅的这次外交斡旋成果。在王毅提出与俄罗斯“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公平正义,为妥善应对当前中东局势发挥负责任作用”,拉夫罗夫回应称与中国立场完全一致,并愿意同中方密切协调,为避免地区局势紧张升级发挥建设性作用。

也即是说,4日晚上的3个电话,伊朗的求助借助中国的影响力获得3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口头承诺。尽管未来美伊会否脱离准战争状态尚未可知,但至少伊朗拿到了一张牌。

伊朗将领苏莱曼尼被美军杀害,触发美伊矛盾升级。(AP)

这虽然不是中国首次在中东问题上扮演如此活跃的角色,但是在美伊濒临战争边缘的情势下,中国的角色若足以让中东火药桶暂时降温的话,那就是自身全球地位的极大提高。

事实上,中国对中东事务长期处于既陌生又消极的关注中。前领导人江泽民时期,中国与中东的联系才活跃起来。但是相较于选边站,中国一直比较好地保持着自己的“等距离外交”策略。甚至直到2016年,当中国最高领导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阿盟总部演讲,公开做出“在中东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政治承诺,以示不会卷入中东地区冲突。

不过,这种置身事外的姿态总是与现实中中国的国家利益发生激烈的冲突,而且总是遭遇现实复杂多变状况的挑战。

现时中国不可能在联合国框架之外给予伊朗过度支持。如果伊朗认识到这一点,以及自己相对于美国在中东军力存在的弱势,便不大可能在正面战场对美国发动袭击,有消息称伊朗可能转而采取自己所擅长的“非对称战争”模式。

这对中国来说,按照传统思维来说很难发挥影响力,中国的有限度介入可能需要更多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