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陈冠中:两地舆论勿诉诸仇恨对立 应理性共生共存

撰文: 姜庚宇
出版:更新:

定居北京多年的作家陈冠中日前回港活动,他周二(8日)在浸会大学主持题为“谈不完的香港”讲座,谈及近4个月以来因港府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一连串冲突,特别是内地与香港舆论的相互作用,认为“仇恨语言”会转移矛盾焦点并加深彼此误解。

陈冠中周二(8日)在浸会大学主持题为“谈不完的香港”讲座。(姜庚宇摄)

陈冠中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在北京生活逾20年,亦曾于台北生活6年,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电影监制,曾担任出版人和总编辑,以及《号外》杂志联合创办人等,代表作包括《建丰二年》、《盛世》、《裸命》等。

他表示,内地网络自6月起就有将所有抗争者视为“暴徒”的趋势,认为他们都是诉求“港独”,挑战国家、内地民众和中国文化等。不过,他说,那时上街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了诉求“港独”,亦非崇尚暴力。内地舆论走向在香港引发一定的情绪反弹,两边滋生更多“仇恨语言”,一些内地网民将怨气放大至整个港人群体,而港人则将矛盾焦点转移到北京,将仇恨发泄到国家、内地人和国旗上,彼此误解都在加深。

内地曾有“港粉”群体

对于“中港矛盾”,陈冠中认为,早年内地是有“港粉”群体存在的,其中多数是自小受香港文化影响的广东民众,他们日夜收看TVB,甚至连央视都不看。在那时,内地许多人即使未去到“热爱”香港,但至少未对香港产生消极、负面的想法。

自由行开放之后,很多内地人怀着好感来香港旅行,成为他们人生第一次出境游,那是一种很美好的景象。然而当时就有香港人因为游客人数膨胀造成的不便,对内地客态度欠缺友善和包容,他当时就指出,港人应将这类问题向港区政协、人大代表反映,来寻求控制旅客数目等对策,而非撕裂两地间民众的感情,破坏内地人对于香港的美好印象。

内地来港自由行开放后,曾因游客人数膨胀而引发港人怨言。(资料图片)

两地非“你死我活”

近年来两地舆论颇有针锋相对的态势,互相争论“香港靠内地”、“内地靠香港”等说法。陈冠中指,两地并非“你死我活”、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应该理性共生共存,若没有对方反而是很大伤害,“香港如果没有与内地合作,经济一定也会出问题”,就如同内地传媒曾炒作“断水论”,认为应中断对香港的供水来遏止示威抗议,他就反问“难道政府和建制派不喝水吗?”蔬菜供应方面亦然,香港绝非“没有内地蔬菜就不行”,但从外国进口会相对贵一点,“有内地蔬菜为何不利用呢?这是互利双赢的事。”至于“内地靠香港”,一样是言过其实的说法。

他亦不认为香港正在被边缘化、走下坡路,因为香港之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处于非中心地位,而至今仍是富庶的,“如果按照同样的逻辑,东北、武汉不亦是‘走下坡’了吗?”

倡建构文化上的大湾区

谈及“香港人”的身份建构,他指是自六七暴动以后才逐渐形成,“殖民时期持英国发的护照,去英国还是要排外国人通道”,不认同内地舆论所谓港人存在“恋英”、“恋殖”情结,认为港人反而更多地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且回归前、2008年北京奥运时,港人的爱国情绪都高涨。他继而指出,自己支持大湾区,但更应重视建构“文化上的大湾区”,而非以经济主导。

近月示威愈演愈烈,陈冠中认为,或已到需由北京主动出招解决的地步。(资料图片)

事态或需北京主导解决 深层次改革不可缺

《香港01》记者问及对于近月不断上升的暴力行动有何看法时,陈冠中指出,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认为无论是示威者的激进行为,或警方采用过份武力,都不应获得认同,又指人身伤害是比破坏公物等其他暴力行为更不可接受。

陈冠中认为,香港的风波愈演愈烈,各方都想要停下来,但却都束手无策,因为港府、示威者僵持不下。平息事态的方法,或只剩下北京主动突破,“唯一能够做事的是北京,北京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事情就会起变化”。

内地舆论自风波伊始就认定是由经济、民生问题造成。但陈冠中说,香港如今的局面并非地产霸权直接引致,不过这的确是深层次原因,政府政策势必要重新检讨。他向01记者表示,政府一方面要倾听政治诉求,另一方面亦必须改革深层次矛盾,经济民生问题始终要解决。

不过他亦指出,放眼全国,香港如今的政经地位早已不再举足轻重,抗争亦无法影响到内地局势,不足以让中央“放下面子”,因此北京是有可能不主动出手,放任事态维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