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环时:殖民主义冲击国家认同 港青年要清醒何去何从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港府修订《逃犯条例》引起的争议持续。官媒《环球时报》再刊登文章评论事件,称“香港骚乱”中的主力是年轻人,但他们未必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文章又说,殖民主义的文化惯性不断冲击年轻人的国家认同,他们要清醒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找回“方向感”。

官媒《环球时报》称,香港香港年轻人未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图为7月1日,示威者攻入立法会。(资料图片)

文章以〈香港年轻人要清醒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为题,称香港年轻人未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最激进的示威者打出美国、英国的国旗,学当年日本人骂中国内地“支那”,用汉奸流氓相搞挑衅,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流放和“破罐子破摔”,他们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陷入了糊涂和虚无主义。

文章形容,殖民主义的文化惯性不断冲击著年轻人的国家认同,他们幻想自己是西方的一部分。香港在港英时期在经济上将中国内地“甩”在后面,令一些人产生优越感。但当内地快速崛起、东南沿海与香港经济差距大幅缩小时,一些港人在心理上不适应,部分年轻人将个人前途面对的挑战归咎到回归上。

文章指,参与激进示威的年轻人深信香港文化比内地的“先进”,理解不了中国内地崛起的必然性,同样理解不了需要在全球大变局中通过艰苦打拼创造自己这一代的未来。于是,他们找到“绝对民主”的目标,干著以前香港人不曾干的事情,有了跟西方更加靠近的幻象,但“上街闹事”却不能改变命运。

7月21日,示威者向中联办外的国徽投掷墨水弹,国徽被涂污半黑。(资料图片)

香港回归赶上中国全面崛起 获“得天独厚”优势

文章认为,香港的回归赶上中国内地的全面崛起,获得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国两制”既让它得以高度自治,又让它成为利用中国内地发展的近水楼台,这是香港年轻一代走向未来的清晰方位和路标。而在就学、就业、置业等方方面面,内地都陆续给了香港人国民待遇,年轻人的天地本应十分广阔,他们是大有作为的一代。

文章结尾道,由于内外种种原因,香港年轻人的优势被抹黑成劣势,一些人偏离人生奋斗的主航道,被极端反对派和西方势力领向了政治斗争的礁石区,陷在其中找不到出来的路。希望香港能够最终内生出关键的视野和辨别力,与国家对香港的帮助、引导不断契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