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模式”蔓延? 甘肃阿拉伯语学校突遭令关停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内地近年被指在新疆开设“再教育营”,关押百万少数民族穆斯林,当局最近似有意将相关做法移植至其他省分,如甘肃、宁夏等。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甘肃省平凉市一所阿拉伯语学校近期被当地的教育与宗教局指违规办学,需要于月底前关闭,事件引发当地近千名居民不满。

平凉县阿拉伯语学校近期遭官方下令关停。(自由亚洲电台)

建校已逾30年

据于今年4月离任的该校前校长透露,对当局近期的做法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该校已成立30多年,代表政府早已允许该校存在。而校内绝大多数学生是回族穆斯林,办学的法近年亦未有更动,疑惑“怎么会突然传出办学行为具有重大缺失呢?”

据当地的穆斯林透露,这次关闭学校的决定是由甘肃省委下令,要求当地教育局关闭带有宗教色彩的私立学校,以符合中国政府提出的“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势力”做法。

除甘肃外,宁夏当局今年初起亦开始严厉加强对宗教团体的管控,当中不仅规划拆除清真寺、禁止学童学习宗教课程,更要求宗教场所清除伊斯兰教标志。如今宁夏、新疆两地政府更于上周签订反恐合作协议,宁夏党政高层还亲自前往新疆考察政法、反恐维稳等事务,显示北京有意让宁夏效法“新疆经验”。

“一带一路”下的阿拉伯语学校​

值得留意的是,部份中国境内的阿拉伯语学校原来亦是近年中方所提倡的“一带一路”产物。在“一带一路”策略中,阿拉伯语也是14个中东及非洲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当中不乏有待开发的庞大经贸市场。而“一带一路”策略涉及的65个沿线国家中,要数最多人口使用的语言,阿拉伯语紧随华语之后,排行第二。

因此,新疆、甘肃等地近年亦出现不少教授阿拉伯语的职业技术学校。据新华社于2015年曾采访一名副校长指,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日渐频繁,双方经贸、人文交流合作成为必然趋势,学习阿拉伯语的人在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