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就业”新政防范“黄背心”运动 单讲贸易战见树不见林
12月5日,中国政府推出“稳就业”新政,列明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新政固然是为了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但只需对照贸易战前政策走向,就会发现新政遵循行之已久的经济转型方向,代表在过去四五年经济转型期,“就业”还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政府不会为求产业升级就“杀鸡取卵”。
放眼当下国际事件,法国爆发“黄背心”运动,根源之一正是就业问题。按中国现行体制,尽管这类运动是难以瞬间发展生成,但政府亦必然要应对个中社会矛盾冲突。有鉴于国内企业承担巨额社保支出,在下行压力中难免波及就业职位,中国政府于是集中制度力量以寻找“拆墙松绑”的空间,特别是支援中小企业。这种方式正正代表政府引导市场调整适应新形势,而非任由市场“话事”。
首先社保费用包括很多种,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等,中小企所受压力尤重,返还部份保费可减轻其负担。更为要者,“稳就业”新政还有其他措施予以帮助,例如由政府作担保者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又如“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力度”。
政治局:暴露长期积累的风险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底承认“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中国第3季度GDP增长为6.5%,创9年半低位,PMI也创2016年7月以来最低位。下行压力由生产面蔓延到就业面,李克强有份出席的11月底南京经济座谈会便特别提到失业率问题,指今年4月至9月,招聘广告数目大减,坊间亦传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华为等巨头相继卷入裁员旋涡。
这套“稳就业”组合拳表面用意非常明显,既有助“稳就业”,也支持企业发展,因此有论者认为“稳就业”新政就是一剂救急病的猛药,但纵观这四五年来中国经济走向,这只是实情的一半。政治局会议就认为,外在环境暴露“一些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只不过是长久痼疾的病征之一。
政府“降成本”方针行之已久
在贸易战之前,中国经济早已经步入转型期,GDP增长由2012年7.86%,反复下降至去年6.9%。政府即就此表明,发展模式要由信贷和中低端加工出口驱动,转型为高端科创和内需带动,为此更在2015年制定整体方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5大任务,而最近推出的“稳就业”新政即可归入“降成本”项下。
中国经济政策短期为稳定备受下行压力的就业情势,长期为产业升级营造有利环境,单讲企业税制由营业税改行增值税,由2012年至今年1月贸易战爆发前夕,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由此可见,“稳就业”新政便是长远政策方向的延续,假如单从眼前贸易战和经济压力解读,可说是见树不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