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中国在南极动工兴建永久机场 将获空域管理发言权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将于11月2日搭乘“雪龙号”破冰船前往南极。据内地《科技日报》10月28日报道,原来中国早在3年前已计划在南极建造永久机场,是次考察的任务之一即为就此在南极冰盖开工建设。
2009年,在第25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国曾在南极昆仑站以西约3公里处修建长4公里、宽50米的临时跑道,用于固定翼飞机起降使用。2010年1月,在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国又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再修建简易机场,用于固定翼飞机紧急备降或加油补给。

“雪鹰601”极地固定翼飞机。(网上图片)
+1

至2015年,自“雪鹰601”极地固定翼飞机投入运作后,第32次南极考察队开始筹划在南极冰盖建永久机场。机场位置位于距离中山站28公里的冰盖,跑道尺寸预计为1500米长,80米宽,此前第33次南极考察队已在选址开展测绘工作。

一直停在俄罗斯的机场

雪鹰601可搭载多种科学观测设备,巡航速度每小时380公里,航程3440公里。报道提到于2016至2017年度,雪鹰601起降次数71次,乘客数目为146名,运送乘客的航次不多,源于科研飞行不带乘客,而且按托管雪鹰601的加拿大民航法规要求,每次乘客不超过18人。

报道指出就雪鹰601的运作方式,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没解决:“飞机到南极后一直停在俄罗斯的机场。这意味著每年要做大量沟通协调工作。”有见及此,中国有意在南极建永久机场以期一劳永逸。

接连中国的南极战略

报道引述业内人士意见,指出工程各种困难,例如要建永久机场,首先要找到冰盖运动比较均一、运动幅度小的地方,经过为期1年观测,中国已选定适合动工位置。其次,队员需用雪铲、吹雪机和压雪机处理几十米厚的松软积雪,再辅以雪犁以制造磨擦力较大的粒雪表面,从而符合飞机升降条件。

就系统导航、通讯系统、气象保障系统之类要求,考察队于3年前已在备选位置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累积气象数据。至于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停机坪、候机室等,预计有待数年后建成空港才可动工。业内人士称,建成永久机场意义重大,既能接连中国的南极战略和科研需求,同时赋予中国在南极空域的管理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