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一体 世界最长跨海桥 号称“桥界珠峰”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今日(23日)上午9时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上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拥有世界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

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美联社)
+12

可抵16级台风 8级地震

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全长约55公里,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长约22.9公里的主桥工程及隧道两端两个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所组成。大桥为双向六线行车,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大桥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人民币(约1456亿港元)。大桥工程要克服恶劣的外海施工条件,也是要建设一座同时满足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标准体系的桥梁设计。

大桥工程特点突出在大规模采用埋置式预制承台、钢结构工厂化制造、跨海桥梁装配化建造等方面。此外,由于大桥位于海面上,空气湿度大,加上海水本身有腐蚀作用,对钢铁来讲是致命伤害。为使这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20年,工程总监张劲文表示,钢板表面要涂防水黏结层。桥面在完成底部涂装后,施工人员还会在上面浇筑一层沥青混凝土,以保证车辆行驶在桥上时,保持足够抓地力。

此外,港珠澳大桥有跨度大、地势复杂等特殊工况,大桥建设者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支座承载力约3000吨,好比为港珠澳大桥抵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装设一枚“定海神针”。

港珠澳大桥的最初构想最早由胡应湘于1983年首先提出。(视觉中国/资料图片)

至于大桥采用“桥-岛-隧道”方案的原因,这是因为大桥要跨伶仃洋海域,该海域每天有逾4000艘船只穿行,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这就要求桥梁必须是单跨1500米以上的多跨形式,桥要建几个超过170多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却不能超过120米。在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了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即“桥-岛-隧”集群的方案。而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据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早前表示,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大桥通车后将形成三地“1小时生活圈”的战略目标,珠三角同城化、一体化的时代即将到来。孟凡超又认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并会为区内经济产生几十万亿元经济效益。

胡应湘于1983年首先提出设想

港珠澳大桥的最初构想最早由合和实业创办人兼董事会主席胡应湘于1983年首先提出(当时称为伶仃洋大桥),港府最终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主动提出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港珠澳大桥各项前期工作亦于次年4月全面启动。

胡应湘今年2月曾表示:“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国的建筑水平在30年内得到了大大提高,现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了。”对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亦“让我看到内地专业人士的水平提高了,设计、施工团队的整体能力也提升了,这些比其他的条件都重要。”

(联合新闻网/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