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争取2020年底逾95%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国内生产的消费品,不时被指生产标准不一致,或与国际标准有异,而外销商品质量又常比境内销售的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对此表示,要持续推进标准与认证等质量检测措施的发展,广泛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争取到2020年底前,逾95%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
张茅于“2018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的主旨发言上说,要持续推进标准与认证、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切实解决线上与线下标准的不一致,内销产品与外销产品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他说,要进一步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提高民生和公共安全领域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效率,将标准平均制订周期从目前的36个月压缩至24个月以内。同时要严格限定政府主导制订的标准范围,强化标准审评审查,切实压缩政府标准数量规模,为市场自主制订标准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张茅强调,要广泛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2020年底以前,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展开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要从目前的10%提升到50%以上;不断加大国际标准制订和转化应用的力度,争取在2020年底前,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从86%提高到95%以上。
“国家标准”已达3.7万项
据了解,今年10月14日是第49个“世界标准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国家标准3.7万多项,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部分领域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