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推饲料新配方及大豆替代品:进口量或可减少千万吨
中美贸易战开打,中国针对美国出产的大豆等农产品加征25%关税。不过,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逾9000万吨,其中3000万吨来自美国,加征关税无疑会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为填补大豆缺口,中国不仅在国内推广大豆种植,还对部分国家的进口大豆免收关税。日前,大陆媒体就发现,中国似乎又找到了缩小缺口的新方法。《经济日报》报导,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增加杂粕进口、扩大国内生产等措施,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减少1000万吨以上。
目前,中国正在全国生猪、肉鸡和蛋鸡养殖中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据称,该技术通过添加氨基酸,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添加比例,而不影响生产性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的研究表明,猪在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低蛋白日粮(蛋白添加比例降低3%)并补充四种限制性氨基酸后,猪肉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据称,使用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可以减少约5%至7%豆粕消费需求,折合大豆约500万吨。
饲料中的蛋白原料不仅只靠豆粕,也可来自其他杂粕,如菜籽粕、棉粕、葵仁粕、棕榈仁粕等。据专家测算,今年如能增加进口250万吨油菜籽(折合150万吨菜籽粕)、350万吨葵仁粕、300万吨棕榈仁粕,理论上可替代约480万吨豆粕消费,折合进口大豆约600万吨,加上前文提及的低蛋白日粮技术所减少的大豆消耗量,今年中国全国大豆进口可减少上千万吨。
《经济日报》还指出,要缓解油籽油料供应受制于人的局面,离不开自身油料产业的发展。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1000万亩。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表示,长江流域约有1.5亿亩冬闲耕地和滩涂,其中6000万亩可率先利用。如果冬闲地实现一季油菜籽与一季大豆轮作,每年至少可产出1000万吨至2000万吨油料作物。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