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官方连出新政安抚退役军人 老兵为何成为社会稳定隐患?
自今年3月宣布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后,中央接连推出针对退役军人的新政,例如研究制定《退役军人保障法》、提高部分军人的抚恤金和补助等。今日(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军地12个部门又联合发文,鼓励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系列的政策,均有意改善退役军人的权益。
事实上,中国退役军人数目估计有5700万之多,以13亿总人口计算,相当于每23人就有1人是退伍老兵,“密度”相当高。他们曾为保家卫国作出贡献,但如果官方无法妥善安排其退役后的生活,反而会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国内近期不时发生的退役军人维权事件,就是这点的真实体现。
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军地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于更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强调,保障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再给予特殊优待;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改善其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加大就业支持力度,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退役军人,加大从退役军人中招录公务员的力度,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对出现就业困难的退役军人提供帮扶;退役军人创办中小企业,可享受金融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退役军人创业基金;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引入社会力量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由此可见,《意见》对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力度”实在不少,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多帮助,就业者亦可获教育培训、优先取录等各种优待。
三项因素令老兵成为“安全隐患”
而在近来,海外舆论亦多关注老兵维权议题,称中国退役老兵数量达5700万,是中央的“心头大患”。曾被赞誉为“钢铁长城”和“最可爱的人”的老兵为何会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安全隐患”呢?分析认为,主要是有三点原因。
一是抚恤金发放标准城乡、地区差异大。1998年修正的《兵役法》了规定军人的安置安排。当中显示,退役军人、尤其是伤残军人的安置标准很大程度上由地方政府决定,由于中国社会城乡发展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和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同年退伍、同等级伤残的军人领到的抚恤金也会有很大差距,这是导致欠发达地区退役军人维权的首要原因。
二是抚恤金发放出现“九龙治水”,透明度并不高。 正如退役军人事务部孙绍骋所言,在今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之前,中国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老兵事务,有的省份归民政部管,有的省份归财政部管,有的省份归所在军区内部解决。“政出多门”的状态又总是导致腐败丛生。当机构改革步履维艰时,一些地方政府就在“维稳”的高压下想出“拿钱摆平,息事宁人”的“捷径”,这又导致老兵们普遍产生“只要闹就能拿到钱”、“只有闹才能拿到钱”、“不闹就一分钱拿不到”、“闹得多,闹得欢就能拿到更多的钱”的错误认知,从而导致维权事件愈演愈烈。
三是退伍老兵谋生难,组织性强,易被煽动。稍加观察即可发现,维权老兵的年龄几乎集中在五十岁左右,相对于现在退伍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仅学历低、学习新技能慢,还普遍承受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要谋生就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职业或自己创业做小买卖。辛苦谋生的不如意状态是促使老兵走上街头的又一大推手,加之军营培养出的集体意识和“高组织性”、“高纪律性”,以及多年的“战友情”等,都成为老兵维权“一呼百应”、“久驱不散”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