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国际问题专家郑永年:刘鹤已争取到最好结果
中美两国经贸磋商代表团5月19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同意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虽然贸易战似乎暂告一段落,但中国对美谈判上的是得是失,仍受到广泛的讨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IPP学术委员会主席日前接受《多维》专访时表示,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已争取到最好结果,又指中国的宣传部门应该反思。
郑永年认为,中美之间达成6点协议,是中国这一次在美国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美国政府现在其实分为“商人政府”和“军人政府”。商人政府的典型就是特朗普,他想把中美关系就事论事的放在贸易关系中;但是军人政府,包括其他的利益集团,思维上总想把中美关系推向冷战。
他表示,在这方面,刘鹤已经争取到最好的结果,就是把(中美之间的)问题局限在经济、金融领域,然后双方同意继续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中美冲突就有可能会滑向军人政府。
郑永年续指,中美贸易纠纷的主要原因还在美国方面,尤其是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科技领域(产品)。一般在中国生产的东西美国已经不生产了,但美国生产著中国需要的东西,美国军人政府不希望向中国输出高科技产品。现在从目前的中美经贸协议来看,汽车、金融、能源等几个领域很重要,特别是能源上,(中国为了实现从美国进口能源)花了很多年。“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美国现在变成能源出口国,中美之间从贸易而言这些问题不难解决,所以我认为要理性的处理这些问题,(而且我相信)能处理好。 ”
中国宣传系统有问题 影响外国对华观感
在“中国制造2025”一事上,郑永年表示,这不是中国所独有的,类似的计划其他国家也有,比如德国的“工业4.0”。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宣传出现问题。
郑永年解释道,中国领导人提出“中国制造2025”其实是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经济增长由以前的数量型、简单扩张型向质量型的增长转变,这是中国经济的价值链往上走的自然过程。但中国的宣传部门,也包括学者、媒体,把它讲成中国要赶超美国、赶超西方的方向。其实并不是这样。每个国家都会有类似的计划,日本也有,新加坡也有,任何国家都会有,连企业本身也有,其实就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自身的附加值往高的地方爬。“中国制造2025”本身上就是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自己的解读有问题,把人家“吓坏了”。
他续指,中国国内讲“中国模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像“一带一路”,中国官方只是倡议,习近平也强调机会属于大家、利益属于大家,大家可以自己去揣摩,但中国国内很多学者的解读、媒体的报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带一路”是中国要统治世界。而国内在有的领域过度宣传,有些领域宣传不足,比如习近平也强调过“我们不输入模式,也不输出模式”,同样都是习近平说过的话,这部分讨论就很少。 “所以你想一想,如果是一个美国人、一个德国人,整天看中国的有些报纸,那就真的会认为中国想要变成世界的统治者。”
宣传部门应有平衡观念 不被单一声音绑架
郑永年指出,宣传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其他的声音”,只剩下这些(民族主义的)声音。“以前还有其他的声音,大家各种都看看还能平衡一点,现在只有这个声音,那就很麻烦了。 ”
他认为,媒体管理部门应当有“大局观念”,不要被某一种声音所绑架,包括转述习近平的讲话,应有比较平衡的表述。“像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政党大会,习近平说“我们不输入模式,也不输出模式”,之后我只看到(中联部部长)宋涛写的评论,其他人似乎都不感兴趣,好像没有什么跟进的东西出来。 有些东西是应当行成平衡,如果被民粹主义绑架,那很麻烦,不利于国家利益,不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所以我是觉得做媒体的,也应当有大局观念,尤其是媒体管理者。”
(多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