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沙科技与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举行 两地联手构建创科产业链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12月12日,以“图南起航 连结全球”为主题的2024香港·南沙科技与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在湾仔举办。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致辞时表示,香港和广州都是大湾区内重要的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他期待接下来两地加强互动,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内的优势科技产业发展,助力国家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科技产业链。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值得广大企业及人才期待及青睐的“天选之地”,这一次走进香港,进一步巩固了南沙与香港火热合作势头。

孙东表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是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自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南沙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致辞时表示,香港和广州都是大湾区内重要的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期待接下来两地加强互动,深化合作,推动区域内的优势科技产业发展。(林芷莹摄)

近年来,香港与南沙在不同领域展开合作,包括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与大湾区兄弟城市的协同合作,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致力发展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根据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位。可见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潜力无限。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主办方供图)

刘炜表示,南沙与香港同根同源,拥有与港澳“心相通”的“人和”独特优势。80年代初,霍英东先生开创港澳商人投资南沙的先河,40多年来,南沙落户了近3400家港澳企业,其中95%为港企;13家港澳青创基地入驻近1000个港澳台侨企业项目,全区集聚了香港居民1.08万人。

南沙还创新与港澳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海内外柔性引才,打造中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近3年引进海外高阶人才数量占广州的1/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近3万人;以南沙为中心1小时范围内能够连结服务大湾区80多万户工业企业,周边拥有超100万的在校大学生,周边城市的院校每年可输出15万名高技能工人。

广州港南沙港区。(主办方供图)
邱达根指出,香港必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林芷莹摄)

在活动上,科技创新界立法会议员邱达根获聘为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首席联络官。他表示,《南沙方案》为南沙带来诸多政策红利,南沙在硬基建和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提升了南沙的吸引力,也为香港与南沙的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提到香港未来的创新科技发展路径时,邱达根指出,香港必须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政府已投入大量资源支持科研、科研转化以及青年创业等领域,但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来支撑。南沙在工业基础、科研落地以及高阶制造业方面有着深厚底蕴,这些优势为香港团队的发展提供宝贵的互赢机会,期待与南沙在相关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广州南沙创享湾。(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强。(林芷莹摄)

广东省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强表示,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且要有就业创业的机遇,南沙目前在讯息产业、积体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上,都具有多元化的发展,各个行业也逐渐开始走向成熟,这些能吸引更多的港澳人才、国际人才来到南沙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主办方供图)
木棉花资本有限公司主席梁少康。(林芷莹摄)

作为深耕科创行业的基金,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Kapok Capital)计划在南沙区设立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基金目标总规模20亿元。

木棉花资本有限公司主席梁少康表示,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将帮助香港和内地很多高校的初创企业成长,引导他们到南沙实现更好发展,同时还会物色国际上有潜力的初创公司去南沙去发展,既可以帮助南沙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发展同时亦可享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红利。

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主办方供图)
粤港澳大湾区游艇业总商会理事余耀辉。(林芷莹摄)

南沙正积极争取“游艇北上”政策,推动粤港澳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活动上,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与香港邮轮及游艇业协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游艇业总商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继签约,预示着两地在游艇业协同发展上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游艇业总商会理事余耀辉指出,现时香港游艇北上内地,受到规则衔接等方面的制约。实现真正的自由行,需要有中间角色进行多方联络、沟通协调、系统推进。他相信香港的游艇行业协会组织可以也愿意充当这个角色,助“游艇北上”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