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禁烟工作倒退 控烟草案掀正反双方激辩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昨日(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刚巧遇上中国控烟工作引起社会热议。内地《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已完成逾1年半公众咨询程序,准备拟定及推出草案内容,可是据《第一财经》调查所得,于咨询阶段,原初草稿列明“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但于正式草案却列出多项豁免,容许餐厅、酒吧、茶楼等娱乐场所设置吸烟区。
据《新京报》报道,哈尔滨市控烟办主任张敬东认为,假如于室内设置禁烟区,即使配置抽风系统,也不一定能完全阻止二手烟雾扩散至非吸烟区,结果“如同游泳池里设置便溺区一样”,烟民与非烟民都要承担吸烟的健康后果,控烟工作或者会成为“无牙老虎”,徒劳无功。
现时内地大小城市已陆续立法控烟,涵盖范围及细则各有不同,如首都北京实施室内全面禁烟,不设任何豁免;相反,上海则正计划修正该市控烟条例,容许旅馆设立吸烟用客房。至于《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为中央颁行法例,全国通行,法律效力于地方控烟条例之上,地方政府或需按其内容修订本地控烟条市,容许或扩大法定豁免范围。
于2000年,中国死于二手烟所致疾病的人数为10万,至2010年上升为15万;又中国于2003年签订《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诺最终达致室内全面禁烟,并严格限制烟草广告宣传,然而时过10多年,控烟成效有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自行立法规管,即使条文严密,执法成效仍广受怀疑。
中国烟草业除了事关公共卫生,又有经济考量一面。现时内地实施烟草专卖制度,由国家统筹管理烟草生产及销售,所得利税高达全国财政收入6%;地方政府如云南省更以烟草生产为支柱产业,不少边陲省份的贫民寄生于烟草供应链,依靠种植烟草维生。至于烟草公司则辩称,业界已著力于减少烟草成品所含焦油,降低危害程度,而中国现时有3亿烟民,政府不应该剥夺其嗜好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