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脑部电刺激手术配新一代感应设备 助改善柏金逊症症状
严重柏金逊症患者即使服用药物,也可能无阻手脚不自主震颤等症状发生,合适患者可接受深层脑部电刺激手术,透过电脉冲调节脑神经信号,以助改善症状。有脑神经科专科医生指,新一代感应功能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波数据,以助医生精准调控脑电刺激量程式,改善患者症状及其用药剂量。有患柏金逊症廿年之久的长者及其照顾者坦言,新功能有助大大提升患者的自理及社交能力,“瞓好、食好、心情都好咗!”
柏金逊症是一种慢性脑神经组织衰退疾病,每800人便有一人患上。神经外科专科医生潘德立医生表示,柏金逊症好发于60岁或以上人士,但临床亦见有30多岁的年轻患者。潘医生提醒,患者初期会出现手脚震颤和僵硬等症状,中后期会容易失去平衡跌倒、说话不清,即使服用药物也有机会令“开关”现象加剧,即药效发作至失效的时间短,药力失效时甚至可完全无法行动,倘发现有关症状,便应尽早求医。
柏金逊症没法根治,潘医生表示,倘药物已无法好好控制症状,合适患者经评估后,可考虑接受深层脑部电刺激手术或伽玛刀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前者旨在透过植入的刺激器释放电脉冲,调节脑神经信号以助改善症状;后者则适用于无法接受深层脑部电刺激等患者身上,惟有机会烧灼部分脑部结构,造成永久伤害。
实时监测脑电波数据 助精准调控脑电刺激量及病人用药量 改善症状
随著科技日新月异,深层脑部电刺激设备及功能也不断进步。脑神经科专科医生陈晓晖医生表示,于深层脑部植入的电极由单边变双边,刺激器也演变至可以充电,医学界近年更研发感应功能,可实时监测脑电波数据,“例如若侦测到13至30赫兹(Hz)的脑电波频率,即代表该患者正经历柏金逊症手脚僵硬的运动征状”。
陈医生续指,病人会获发连接至系统的智能手机,以便记录电子日志,例如在某时段曾跌倒等以及服药相关的事宜,医生会参考监测设备记录的脑电波数据及病人电子日志,从而精准调控脑电刺激量及用药量,更好地改善症状。病人亦可自行调较脑电刺激量,但只限医生容许的参数范围。陈医生强调,开启感应设备不会耗费额外太多电量。
七旬柏金逊症患者症状减少 生活质素以提升
70岁的陈先生(化名)患柏金逊症长达廿年之久,初期症状包括右身肢体僵硬,用药时会有不自主动作出现,他去年接受深层脑部电刺激手术配以新一代感应功能后,运动障碍和震颤情况明显减少,自理及社交能力得以提升;其服药次数亦由每天十多次减至四至六次,睡眠时间延长,“瞓好、食好、心情都好咗!”他以及其照顾者期望,政府能拨出更多资源支援柏金逊症病人,亦坦言亲人的支持及鼓励对柏金逊症患者而言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