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变黄脸婆? 脸色发黄反映身体问题 中医建议美白方法
俗语有云“一白遮三丑”,不少女士都想拥有光泽无暇的肌肤。但搽很多护肤品都总是面黄黄,要小心其实可能是身体出现毛病。注册中医师陈盈茵指脸色皮肤光泽与否,与内在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以下内容会建议以穴位、茶饮、外敷等方法改善面色暗哑。
常听“望、闻、问、切”,一般健康的脸色应带红润和光泽,注册中医师陈盈茵指透过“望”病人的面色,都可以初步了解到病人身体状况,面色没有光泽,可能是肾气虚弱、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导致。除此之外,都市人常常失眠,但原来有一种食材可集美白、治暗疮、改善失眠等功效?
1.肾气虚弱: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当肾气虚弱,整个人会显得疲倦,皮肤会变得没有光泽,可从补肾、化瘀、养血方面着手。
▼按涌泉穴防肾阴虚
脚趾向下卷起,脚底板前三分之一中央凹陷处,就是涌泉穴,建议每日按穴位2至3次,每次不宜超过3分钟,长期按摩可达补肾阴作用。
▼补肾填精茶
材料:杞子10克、山茱萸10克、黄精10克、炙甘草6克,4碗水煲45分钟
2.肝郁气滞:
常见于操劳过度、经常有压力或精神紧张的人士,肝的疏泄功能受阻,肝气郁结便会供血不足,导致代谢减慢以及令面色显得晦暗,病人需要疏肝理气、养肝血。
▼按太冲穴疏肝、解郁
太冲穴在脚背、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建议每日按穴位2至3次,每次不宜超过3分钟,长期按摩可改善肝火旺、容易焦虑的人士情况。
▼疏肝解郁茶
材料:玫瑰花6克、佛手6克,3碗水煲15分钟
3.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差会令气血不足,皮肤也会因而变得没有光泽,喜欢吃生冷、煎炸等食物、食无定时的人要尤其小心,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令脾胃虚弱的情况更严重。
▼神阙穴健脾祛湿
在脐中部,即肚脐位置,建议每日按穴位2至3次,每次不宜超过3分钟,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陈皮生姜茶
材料:陈皮5克,生姜2片、适量红糖,用沸水冲泡即可,一天两到三次。达降逆止呕、行气健脾功效。
简易美白美肤方法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会根据病人的体质作出相对的治疗,在中医角度除了可以透过服药、汤水、针灸、按压穴位等方法调理身体,还可以透过外敷改善病情。《本草纲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即死皮)、除面斑。”长期坚持用含有珍珠的护肤品,可达到亮白柔肤的作用。
▼使用方法:
将0.3克珍珠末均匀调入100克或毫升的乳霜中,如果希望有控油功效,可以将0.6克珍珠末加入100毫升爽肤水中。
珍珠末也有助改善暗疮皮肤
中医角度,珍珠末有清热作用,都可用于暗疮,达致收敛消炎。
▼使用方法:
彻底清洁皮肤,将珍珠粉加入适量水份调匀成稠厚状,再盖住暗疮,睡前使用保留至清晨。
4类人士不宜使用
虽然珍珠末好处多,但有4类人士不宜使用珍珠末。
1. 蚕豆症(G6PD缺乏症)禁用
2. 使用四环素成份的西药者禁用
3. 来经时停用
4. 怕冷易手脚冰冷不宜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