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不再是绝症 反歧视才能终极遏止爱滋病
提起爱滋病,总有人觉得是绝症、无药可医,但这想法不但错误,更已经过时!近年医学及药物不断进步,爱滋病感染者只要及早求医治疗,日服一粒抗病毒药物,即可将体内病毒抑制至不能侦测的水平。既不会传染他人,而健康、生活质素都能回复至与常人无异。若仍对爱滋病抱有歧视,让爱滋病成为社会避谈的话题,只会加剧污名化,妨碍公众教育。香港爱滋病基金会副主席(服务)李颂基医生及董事局委员潘启迪先生与大家分享更多有关爱滋病的病症及治疗资讯,盼大众能增加病症认知之余,也以同理心看待感染者。
新药抑制体内病毒至不能侦测水平 感染者可回复健康不带传播风险
随著医疗科技不断进步,现时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爱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抑制其生长及繁殖,更有助保护免疫细胞。香港爱滋病基金会副主席(服务)李颂基医生解释:“新药控制病毒的能力更佳,药效亦更持久,相对不容易出现抗药性。病人能用药控制病情,减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他更指,新药的副作用亦大大减少,避免以往常见的肠胃不适、体重下降等问题。
除此之外,新一代药物的分量和服用次数较以前方便,也有“鸡尾酒疗法”,即将两至三款药物混合于一粒药丸之中,减轻病人负担。李医生指:“以往的药物较多限制,如一日要服用数次,或须空肚服食。但现时的药丸像手指头般小,大多一天服用一次,亦减少了与食物对冲的问题。”医生会监察感染者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其肝肾功能,并留意血糖、血压及胆固醇等指数,若发现问题可立即更换药物。
医学界近年提出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概念,获多项研究支持,证实当感染者服药后,体内的HIV病毒载量抑制至不能侦测的水平,即代表感染者不具传染力。李医生提醒,感染者于确诊后应尽快求医,否则有机会延误治疗,待求诊时已严重影响身体抵抗力,甚至出现并发症。如及早治疗、持续用药,妥善控制病情,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可回复至正常水平,寿命可望与常人无异。
歧视深化误解妨碍公众教育 感染者不敢求医 或延误治疗
基于缺乏了解,以前爱滋病被冠上“死亡金三角”、“世纪疫症”等污名,也带有容易传播,会导致大量感染者迅速死亡的刻板印象。潘启迪先生指以上种种误解不但引起恐慌,令大众不愿谈论此症,更使感染者讳疾忌医,那样,想有效遏止爱滋病的扩散沦为空谈:“感染者不敢求医的话,在不知不觉间感染他人的风险亦会随之提升。故早期爱滋病的传染率、死亡率都高。”潘先生续指,若对爱滋病避而不谈,不但会妨碍药物开发的进程,也难以讨论如何改善感染者的照顾方案。长此下去,更难加强公众教育,公众无法得知预防资讯,高风险族群亦无法及早检测或求医。
当社会污名化疾病,伴随的就是歧视,“一提到爱滋病,大家就会对感染者的性经验、性取向戴上有色眼镜, 但其实性接触并非传播爱滋病的唯一途径,仍有其他感染风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潘先生坦言,香港爱滋病基金会一直于公众教育上付出极大心力,提高公众对爱滋病的认知,让他们了解现时已经有药可医,有更佳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感染者的存活率不断提升,“大众明白到即使感染了爱滋病也‘有得救’,病人能活得更长久,逐渐了解和接受爱滋病。”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临床医学意见,如有疑问请向医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