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黄思豪药剂师教你如何纾缓接种疫苗后发烧及痛症

撰文: 谢德勤
出版:更新:

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持续上升,不少人打针后出现常见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发红、肿痛,甚至出现轻微发烧的情况,到底市民应否自行服用成药纾缓?这次的专访请来了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副会长黄思豪,解答一下大众对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副作用的常见疑问。

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一样,注射后有机会引起副作用,但并非所有人也会出现。以复必泰疫苗为例,注射后有机会出现两种常见副作用,分别是局部性反应与系统性反应。黄副会长引用数据^指,超过66%复必泰疫苗接种者,注射位置出现发红与触痛的局部性反应。而副作用于接种第二针的出现率较高,当中29%出现肌肉酸痛、22%出现发冷、11%出现轻微发烧的系统性反应。他续指,发烧是接种新冠疫苗后正常的免疫反应,人体温度一般为37℃,轻微发烧即体温上升到37.5℃至38.3℃,而高烧则指体温高于39℃或以上。

接种疫苗后有机会出现发烧、头痛或肌肉酸痛,如需服药,黄副会长建议市民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扑热息痛(Paracetamol)。

如欲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和不适,卫生署建议大众使用干净清凉的湿毛巾敷在该位置。若出现发烧情况,则应多休息与多喝水,或以温水洗澡,为身体降温。如需服药以尽快回复日常生活及工作,黄副会长建议市民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扑热息痛(Paracetamol)。

接种新冠疫苗后若出现轻微发烧或痛症可使用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安全性高 不建议提前食药预防副作用

扑热息痛是现今最常用的止痛退烧药,在正常剂量范围内较少出现副作用,长者、孕妇与喂哺母乳的妇女均可安全使用。黄副会长提醒大家,以一般成年人来说,每次剂量应不多于1克,每日剂量不可多于4克(即4000mg)扑热息痛,如过量服用有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过,有酗酒习惯,即每日至少饮用3杯或以上酒精,与患有活跃肝病及肝、肾功能受损的病人,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可能需要减低剂量。另外,若市民正使用止咳、感冒或止痛产品,要注意当中是否亦含有扑热息痛,以避免服用超过建议的剂量。如有疑问应该向医生或药剂师查询。

虽然接种疫苗后有机会出现身体不适的副作用,但黄副会长并不建议大家提前食药预防。再者,每个人对疫苗的反应不一,应待症状出现后再服用扑热息痛。而以上的副作用会于几天内消失,若出现异常反应宜尽早求医。

^Polack FP,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BNT162b2 mRNA Covid-19 Vaccine. N Engl J Med. 2020 Dec 31;383(27):2603-2615.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向医生或药剂师查询。

(专栏由GSK支持)

PM-HK-PAN-21-00071(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