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药物有分级数 痛楚剧烈应考虑处方药物

撰文: 专科医生
出版:更新:

对很多人来说,偏头痛是难以摆脱的梦魇,发作时相当难受,对生活、工作及情绪亦有一定影响。脑神经科专科方文麒医生指出:“其实偏头痛是功能性头痛的一种,与阵发性脑细胞功能障碍有关。有研究指每十人就有一人有偏头痛,较常出现于女性身上,部分或有家族病史。不少患者靠非处方止痛药来纾缓痛楚,效果却因人而异。如对头痛的成因有怀疑,或头痛控制未如理想,便应该及早求医。”

偏头痛可在不同年龄人士身上出现,并较常见于30岁后。偏头痛可分为“一般型”和“典型”两大类。“一般型”偏头痛的定义可简化为“54321”,亦即患者曾有“5”次发作;症状维持“4”小时至“3天”;包括以下“2种”或以上的头痛症状:单边头痛、头痛像脉搏跳动、中度至严重疼痛、影响日常活动;以及头痛时伴随其中“1组”症状,包括“恶心/ 呕吐”或“怕光/ 怕声”。“典型”偏头痛(占约四分之一偏头痛患者)于发作前或发作时会有“先兆”,例如眼冒闪光、眼前影像犹如“打格仔”般模糊、手痺或肠胃不适等。

首次头痛已剧痛应尽快求医

若然头痛患者首次发作时已有剧烈疼痛,甚至影响神智及身体功能,应立即看医生,甚至进行脑部扫描,排除脑出血及其他严重疾病。

偏头痛发作大多是突如其来。部分患者于头痛发作前或会变得情绪低落或暴躁。个别因素也可能诱发偏头痛,例如情绪、压力、睡眠不足、进食某些食物、天气转变、女性荷尔蒙周期性转变等。

初起发作时用药更能止痛

方医生表示:“一旦偏头痛发作,应多作休息。如有需要,可服用止痛药纾缓。止痛药有不同种类和强度,医生一般会沿着“止痛药阶梯”拾级而上来处方药物。偏头痛患者可先试用扑热息痛,如效果未如理想,可升级至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继而使用Triptan类或Ergot类药物。若然已知偏头痛难以纾缓,可于发作初起时尽快用药,止痛效果会较好。”

方医生续解释,值得一提的是,如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亦可诱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不可不防。一般建议一个月内尽量避免服用多于十四天的扑热息痛或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或多于十天的Triptan类或Ergot类药物。

近年亦出现了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装置,适用于不欲服药或对药物有较大副作用的人士。这些装置以头带或手带的形式佩带于身上,透过电流刺激皮肤,调节脑部神经。其减痛功效与药物接近。

偏头痛也有预防性药物

方医生提醒偏头痛患者,如偏头痛患者发作频繁,要经常服用止痛药,或发作的次数及程度很影响日常生活,则可考虑服用预防性药物,以减低发作的次数,改善生活质素。这些药物包括某些降血压药、抗抑郁药、抗癫癎药、CGRP拮抗剂或肉毒杆菌毒素等。口服预防性药物须每天服用,针剂如CGRP拮抗剂则每月注射一次。患者宜跟医生商量适切的预防或治疗偏头痛方案,避免强忍疼痛或因胡乱用药而招致副作用。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临床医学意见,如有疑问请向医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