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治疗新里程 晚期胆管癌患者免疫治疗后3个月癌指数复常
腹痛不适、体重骤降、黄疸、尿黄,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它们也可能是“癌王”胆管癌发出的警号。胆管癌又称为胆道癌,根据肿瘤发生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而胆囊癌则同属胆道系统的癌症疾病。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邱宗祥指出,胆管癌在香港虽非最普遍的癌症,患者多为长者,但20至64岁的病人亦占其中约四分之一。胆管癌确诊时多数已届中晚期,是一种极具威胁及致命的疾病。相对于其他癌症,胆管癌的恶化速度快,治疗就有如与时间竞赛,若能在确诊后的早期治疗阶段迅速控制病情,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晚期胆管癌患者而言,近年出现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无疑是控制病情的一大喜讯,带来全新的希望。适逢免疫治疗应用于本港癌症治疗领域第十个年头,今次邀得内科肿瘤科专科邱医生,为大家讲解这项疗法在十年间的重大突破,以及它如何为胆管癌患者带来改变。邱医生分享一个令人鼓舞的个案,一名晚期胆管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其癌指数在3个月内回复正常,肿瘤更缩小了9成,成功扭转晚期胆管癌“冇药医”的印象,为胆管癌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医生亦提醒由于人体基因和身体状况的差异,个别治疗成效有机会有所不同。
撕破癌细胞真面目 免疫治疗重启自身免疫系统
免疫治疗的原理并非直接用药物杀死癌细胞,而是重新启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身体天生具备免疫力,能够辨识并清除体内的细菌、病毒等外来威胁,甚至体内的癌细胞。在这个防御系统中,T细胞等免疫细胞扮演关键角色,能主动攻击癌细胞。然而,癌细胞非常狡猾,它们会伪装自己,或对T细胞发出“停止攻击”的错误讯号,来躲避免疫系统的追击。主流的免疫治疗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有效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其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自2015年香港卫生署批准第一种免疫治疗药物用于癌症治疗至今,这项疗法已趋成熟,目前免疫治疗在本港已覆盖超过15种癌症,包括肺癌、乳癌、胆管癌、胃癌、膀胱癌、头颈癌等,拥有30种治疗适应症,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治疗早期阶段见成效 延长无恶化存活期成关键
对于晚期及转移性胆管癌患者而言,由于癌细胞已扩散,所以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时。此时,治疗目标便转为控制病情及尽可能延长生命。邱医生表示︰“免疫治疗的出现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里程碑,因为单靠化疗对中晚期患者没有太显著效果。”在应对这种病情恶化迅速的癌症时,如果能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取得明显成效,就可以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邱医生在治疗中晚期患者时,会建议采用结合免疫治疗与化疗的组合疗法,他分享道︰“我有一个40多岁的晚期胆管癌患者个案。该名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在进行了4个周期组合疗法,约3个月的治疗后,其癌症指数由数千降至正常水平,正电子扫瞄亦发现,肿瘤大幅缩小了9成。”邱医生表示根据临床研究,在治疗晚期胆管癌时,如果能在早期治疗阶段,快速获得有效的治疗反应,对延长患者的存活期很重要。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不但能够延长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无恶化存活期,同时令整体存活率得以提升。
免疫治疗不仅是医学研究上的突破。对患者而言,一个有效且反应迅速的治疗方案,意味著患者有更多时间去对抗癌症,加强对病情的控制,纾缓他们的焦虑与无助。对于家属来说,看到挚亲的病情受控并好转,无疑是最大的安慰,成为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随著资讯普及,愈来愈多患者主动查询免疫治疗,患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有可行方案,是积极管理病情的关键一步。
胆管癌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升治疗成效及存活率至关重要。与乳癌、肝癌及大肠癌等设有常规筛查的癌症不同,目前医学界尚未针对胆管癌制定普及的筛查指引。对高风险人士而言,主动咨询医生并定期进行腹部超音波等相关检查,是守护健康、防患于未然的最有效途径。
本资讯由MSD支持印制
HK-KEY-01033 Ju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