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十月|乳癌中期治疗新技术 医生个案分享详细剖析

撰文: 医师Easy
出版:更新:

乳癌中期治疗的上集说到体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价值,今篇我们邀请到关永康医生分享最新的治疗技术,另外也会分享张淑仪医生和关永康医生的治疗个案,令公众对乳癌治疗有更深入了解。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否适合任何病人?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关永康表示,在香港,一般情况下病人普遍采用体外放射治疗,但一些曾做手术而又复发的病人则适合采用近距离放射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和体外放射治疗的分别在于前者能将高能量的辐射源放入要做放射治疗的位置。如果要做放射治疗的位置大,要平均地给一个大范围做辐射会较难,在这个情况通常会使用体外放射治疗。

(图片由张天怡医生提供。)

但如果病人之前已做过体外放射治疗,附近的相关组织已受到放射治疗的影响,第二次再在同一个大范围做体外放射治疗的话,后遗症会比较大。因此,近距离放射治疗可用于曾做体外放射治疗,而又复发的乳癌病人。她们可同时接受手术切除手术并做近距离放射治疗,达致局部控制的目标。

为什么香港较少采用配合早期保存乳房手术进行的治疗方法?

既然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其中一些可配合早期保存乳房手术进行的治疗方法,为什么仍不普及采用? 关永康医生表示香港较少使用有关技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 香港女性乳房较细,难以将仪器放置于乳房内。

2.因手术时间长、亦需配合特别仪器,成本相对较高。

综合以上因素,一般早期保存乳房手术会采用体外放射治疗来消除病灶。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成功关键,治疗子宫颈癌成效更显著

近距离放射治疗方面,一般的做法是进行外科手术把病灶切除后,再在患处放置导管。关永康医生指放导管的过程有挑战性,手术的成效也很视乎放导管成功与否。因辐射源会经导管走入靶区,若导管放得不好,辐射的分布便不理想及有机会影响附近器官,如:心脏、肺部。因此外科医生需要与放射治疗师配合,才能准确地放置导管。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好处是靶区在导管附近,可接受辐射的度数也较大。当距离导管愈近,接受的辐射会较距离远一倍的组织高出 4-5 倍。在局部控制方面,若与体外放射治疗相比,近距离放射治疗更为优胜。

现时近距离放射治疗在香港的使用上未被广泛认识。其实此技术对治疗子宫颈癌增添不少功劳,也提升了治愈率。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化学疗法结合体外放射治疗(EBRT),化学疗法/ EBRT后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改善整体生存率。一项研究发现,与仅接受EBRT的患者相比,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女性的4年生存率提高了12%。

张淑仪医生与关永康医生分享共同合作个案,深入透视治疗过程注意事项

乳癌治疗牵涉多方合作,记者也向张淑仪医生和关永康医生了解一些难忘合作个案,好让读者加深了解。是次个案由张淑仪医生负责手术部分;关永康医生负责放射治疗(即电疗)部分。

是次个案背景是病人已做过局部切除手术,及后复发,再做全乳房切除手术。由于病人在接受局部切除手术时,皮肤已受到放射治疗影响,故此第二次手术后便用背部的肌肉补放到前面位置。

另外,由于病人使用的药物治疗都失效,所以有再复发的情况。医生需把受影响的皮肤全部割掉,再用腹部的脂肪补回。而张淑仪医生在手术时,发现癌细胞已入侵肋骨之间的肌肉,因此不能再割除该部分的癌细胞,否则有机会伤及肺部。

完成手术后大概三天,待病人消肿没有感到太大疼痛后,张医生便联同关医生一起用电脑 3D 立体影像制定放导管的设计,让外科医生和肿瘤科医生了解清楚实际情况。

关医生指出,做放射治疗前要知道肿瘤的位置及高危复发的位置。先定好靶区的范围,再决定如何放导管。一般而言,最理想大概每隔 1.2-1.5cm 左右的距离放一条导管,然后决定要放多少条导管。在这个案例的病人便放了五条导管,令辐射平均地覆盖整个范围,并用细的线固定长导管防止移位。

病人在术后第四日进行放射治疗,早晚各电一次,五日内共电十次,最后才拔管。此方法唯一缺点是插入导管的手术后会有一些孔状疤痕,但随著时间的过去,疤痕会淡化及消失。由做外科手术到拔管的整个过程需时约九至十日,完成后便能出院。此治疗只是减低局部复发的机会,病人仍需配合药物治疗的安排。

配合强度调控放射治疗 (IMRT) 及呼吸调控技术降低副作用

现在体外放射治疗一般也使用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目的在于将靶区的辐射做得更均匀,并使用不同强度的射线束精准地照射肿瘤,将附近组织的度数减到最低,减少健康组织所接受的放射量,从而减少治疗的副作用。以往的技术较难达到以上两个目的。

此外,由于乳房接近心脏及肺部,故放射治疗有机会影响这两个器官。

(图片由张天怡医生提供。)

因此呼吸调控技术(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or)可以配合放射治疗,尤其是较接近心脏的左边乳房。呼吸调控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因呼吸而令肿瘤移动的情况,此技术有助拉开乳房与心脏的距离,以确保治疗体内肿瘤之准确性,在美国已被广泛使用。

(图片由张天怡医生提供。)

张淑仪医生,注册外科专科医生。(照片由医生授权刊登)

关永康医生,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照片由医生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