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都照到心脏超声波!手提超声波扫瞄仪助分流有助早期诊断
心脏病是香港第三大最常见致命疾病,然而许多患者其实并不自知。当病人求医时,家庭医生通常是他们首个接触点。市场上有不少手提超声波扫瞄仪,方便家庭医生即时评估病人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大大缩短诊断时间,达至筛查与分流之效。到底手提超声波扫瞄仪的准确性如何?与传统仪器又有何分别?以下由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荣誉临床教授,心脏内科专科医生萧颂华与家庭医生林思睿为大家一一拆解。
撰文:王玥晨 摄影:欧嘉乐
心脏衰竭或无先兆 延误求医将无法逆转
心脏衰竭不一定有明显先兆或初期症状,即使日常健康响起警号,亦有不少人因痛症轻微而掉以轻心。萧医生指,早期心脏衰竭可能只有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会感到胸闷或呼吸急促,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加上港人普遍缺乏运动,许多工种也不需体力劳动,令心脏问题更难被察觉。“若太迟求医导致心肌坏死,即使通波仔扩张已收窄的血管亦无补于事,心脏功能已不可逆转。”
手提超声波扫瞄仪助筛查分流 推动预防性心脏检查
都市人常见的“三高”与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心脏病的主因。萧医生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000名无明显心脏病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至6%患有早期心脏衰竭,反映定期对长期病患进行全面健康评估的重要性。家庭科生拥有深厚的基础医学知识,擅长提供一线治疗和预防,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首选由家庭医生治理。因此,手提超声波扫瞄仪成为了家庭医生快速筛查和分流的工具。若检查结果显示心脏出现问题,便可立即作出转介安排。
林医生称,家庭医生多与患者建立了长期关系,较易了解病人的病历、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有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传统超声波仪器价格昂贵,而且体积庞大,以往家庭医生较常转介患者到专科医生或大型化验所进行检查。但随著科技进步,手提超声波扫瞄仪体积仅为手掌大小,而且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便捷的诊断服务。透过手提超声波扫瞄仪影像化心脏情况,为患者即时提供病情资讯,有助于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手提超声波扫瞄仪有如具影像的听诊器,期望日后能成为普及化诊断工具,为社区病人进行更多检测。”
(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