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杀街】寻找仅有的公共空间 无伴奏合唱SENZA:后楼梯最好

撰文: 彭嘉彬
出版:更新:

旺角西洋菜街昨夜正式杀街,曲终人散不代表告一段落。有人担心菜街的“大妈团”将会移民到尖沙咀码头继续“表演”,也有人忧虑香港的公共演出空间将买少见少。曾与不少歌手艺人合作的香港无伴奏合唱团SENZA A Cappella,他们的发源地虽然不在街上,不过偏偏让他们发掘出“后楼梯”这个绝佳的公共空间玩音乐,不需乐器、不需插电,只要人齐又有一条整洁不焗促的后楼梯便可开唱。最近遇上“杀街”一事,《香港01》特意相约SENZA五位成员:Miri(女高音)、King(男低音)、Calvert符家浚(男高音及人声敲击)、Dennis(男高音)和Peace(女低音、人声敲击及编曲) ,游走香港的不同角落即场合唱,重新思考生活在这城市当中,到底还有多少空间能让音乐人生存。
摄影:陈顺祯
影片拍摄:叶志明、吴宇峰
剪接:吴宇峰

拍摄当日,SENZA尝试在升降机内合唱,但种种原因下,最后未能成功。 (陈顺祯摄)

后楼梯

后楼梯是SENZA的起家地点,由最初的大学学会开始,历代团员也抱持著热爱音乐的心态参与,但团员又不想唱传统古典的Choir,于是改唱流行曲作品。为何选择了后楼梯?他们笑说:“这是一个土地问题,在校时,兴趣学会练歌也需要book房,怎料有一日没有房,当时在想,我们这么多人,练歌也需要相当的声量,为免打扰别人,于是便到后楼梯试试看。一开声,才发现原来后楼梯的效果如此理想,所以便开始在那里拍摄翻唱系列,甚至在往后的时间创造了‘后楼梯音乐会’,不时与歌手在后楼梯合唱。”

后楼梯是SENZA的灵魂所在,更让他们创作出“后楼梯音乐会”。 (陈顺祯摄)

尖沙咀站行人隧道

以玩音乐的表演形式作比较,与行人专用区最为类近的地点,应该要数上行人隧道。拍摄当日,一行数人首先到人流最多的尖沙咀站行人隧道,尝试在隧道中表演。本来以为行人隧道里的回音能造出适当的Reverb效果、加强人声的立体感,怎料现实总是残酷,隧道内的环境同时加强了旅客拖行李箱、行人聊天、Sales推销的声音。当太多声音混合在一起,根本也未能让人听清楚表演者的表演内容。

在行人隧道内演出虽然容易引人途人留意,不过隧道内各种杂音也是一个问题。 (陈顺祯摄)

海港城停车场

停车场也是一个回音较佳的地点,虽然音色一流,可惜车来车往,拍摄当日只好躲在较安全的位置完成演出。可惜人流欠奉,只能拍摄演出,未能作现场表演。

停车场内的回音不错,只是地点所限,欠缺一众知音人欣赏。 (陈顺祯摄)
+4

天星码头

不少街头音乐人喜爱到尖东海旁busking,而天星码头同时也是“菜街”杀街后兵家必争之地。九巴职员权益工会理事长李国华表示现时平日晚上也有音乐人在码头唱歌或表演,但因表演者数目有限,对身处休息室的车长影响不大。但他亦忧虑,若“大妈团”杀入码头演出,可能会造成噪音问题。其实在天星码头内,入闸前一个路段可说是理想的表演位置,能同时吸引码头内咖啡店及准备上船的人流,不过由于该位置并不属于公共空间,而且有可能堵塞登船的船客,可能只适合较轻盈的快闪表演。

拍摄时,不少在码头内饮咖啡及等船的船客也不禁被演出吸引著。 (陈顺祯摄)

天星小轮

撇除上船要付费的问题外,其实天星小轮绝对是相当理想的表演地方。短短几分钟的船程,大概可以演唱两首歌,拍摄当天的船客对演出并不感到反感,甚至也有相当多人抱持欣赏态度。不过由于船身摇晃,表演者也只能轻装上阵,SENZA团员们也纷纷笑说:“可以顺道训练一下自己的定力。”想像一下,在非繁忙时段,乘搭渡海小轮之余,又能同时欣赏音乐,可说是赏心乐事。在演出需求日益增加的前提下,相关单位应积极考虑。

船上的环境相当适合演出,不过由于船身摇晃,对表演者也造成一定程度挑战。 (陈顺祯摄)

中环爱丁堡广场行人隧道

比起尖沙咀的行人隧道,中环邮政总局对出的爱丁堡广场行人隧道可说是更理想的表演地点。楼底不高反而更“应声”,加上适量的人流,并位于香港最都市化的地段,对表演者及行人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SENZA比较喜欢这条隧道,全因当中的回音效果。

中环爱丁堡广场行人隧道可说相当标志性,隧道内虽然楼底较矮、灯光亦偏暗,同时也带点风味。 (陈顺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