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子女资讯或令他们尴尬 守护孩童的私隐勿做“放闪家长”
大家打开社交媒体,总会看见朋友上载自己孩子的照片,甚至是由父母为孩子经营的粉丝专页。大家或者朋友,是否已成为“放闪家长”呢?
撰文: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协调干事施文欣
家长内在需要的觉察
为何家长爱“放闪”?家长“放闪”一般都是为孩子留纪念。在网上分享子女的成就时,或可为劳累的家长们带来点点的“满足”和“自豪”。其次,有部份家长带孩子时会特别感觉到“孤单”、“无助”,故从平台中分享所获取的留言鼓励,或正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对全职家长而言,工作处于搏杀期容易出现压力,难有“Me Time”或随时与友共聚的时光。藉著“分享”孩子片段,或可让他们感受与亲友的“联系”。
从上述分析,再结合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去理解,家长的“放闪”行为,正是填补其个人对“社会需求”及“尊重需求”等心理需要。毕竟,家长和所有人都一样,需要有社交连结和成就感建立的需要。然而,家长可能没联想过这些分享行为,源自于个人的内在需求,却不知会为子女带来不安、尴尬或其他负面情绪。
孩童私隐要守护 S.U.M.灵陪伴最珍视
当想要上传子女资讯时,家长可以先停一停,从以下三个角度想一想:
1. 心理角度
思考自己本身于“此时此刻”的心灵需要——究竟自己有什么心理需求?想要别人的认同?要有联系感?还是与子女的亲密关系?又或是,其实子女的私隐才是家长最值得在乎?
2. 亲子相处原则
以“S.U.M.灵陪伴”为亲子相处的原则,意旨Support(支持鼓励)、Understanding(理解明白)、Mindfulness(觉察当下)。家长可透过“觉察”自身和子女的心灵需要,多从鼓励和理解出发,以照顾彼此身心需要,这才是最重要的亲子元素,相信也是子女们最渴求的。
3. 子女意愿
各位家长请谨记,在网上分享子女资讯前需先询问孩子意愿,不要透露他们的个人资料、裸露及尴尬照片;如孩子要求删除旧照片,也应该尊重他们。父母以身作则,才可为子女成长作出最精明和全面的守护。
原文标题:家长“放闪”为填补内心需求?上载子女相片前有三大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