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热血背后 容易忽略伤患 青少年运动员常见的伤患痛症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今个冬天适逢世界杯,见到各国球员在球场上拚尽全力的身影,相信一众青少年运动员即使于寒冬中也感受到那份热血。香港青少年运动员的黄金舞台正是学界比赛,而随著每年学期开始,他们亦全情投入于比赛之中,挥洒其青春的热血。不过在热血背后,青少年运动员其实承受了各种伤患痛症。笔者于诊所中经常接触到跑步及球类运动员,较常见的伤患包括胫骨内侧压力症、脚腕扭伤、跳跃膝 (Jumper’s knee) 等,共通点是患处有时会痛,但痛楚会因为新陈代谢较好,以及随著休息时间增加而于短时间内纾缓,容易令青少年运动员忽视复康需要。
本文作者: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注册物理治疗师暨国际一级田径教练苏文浩

忌复操之过急 或增加受伤风险

视乎赛事长度及强度,青少年运动员准备赛事一般需要2至4个月时间,包括一般准备期、专项准备期与比赛期。一般而言,训练越全面,就越能减低受伤风险,但近年疫情反复,以及比赛日子浮动,教练与运动员难以按上述完整框架作出及时调整。为了在短时间内争取较佳成绩,训练量与强度必然大增以迅速提升状态,相对较少注重基础肌力、协调与心肺能力锻练。疲劳不断累积,加上基本功欠稳,就容易令动作质素降低,增加受伤风险。

宜练好基本功 减低肌肉出现劳损情况

青少年运动员亦经常忽视基本功的重要性,投入较多时间于重复的专项练习,反而容易导致劳损问题。在发育时期,肌肉与骨骼正处于最佳发展阶段,因为力量与身体的增长,成绩会容易提升,亦会令运动员更易忽略基本功。由于身体及肌肉增长,青少年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及对动作的理解会降低,因此更需要协调训练。他们只顾跳得高、跑得快而忽略协调训练,忽视一些多数位于身体后方的刹掣肌肉以及著地训练,因而出现受伤、劳损。

不要因一时的心急而受伤,窒碍自己的追梦之路,适时寻求物理治疗师及运动治疗师的协助。YM Motion的运动员治疗支援计划正是为青少年运动员而设,以优惠价提供全面、科学化的分析以及支援,透过针对运动能力与动作弱点,在受伤前练好基本功,提升运动成绩之余,又可以持续无伤地做到好成绩。

《本文获YM Motion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注册物理治疗师暨国际一级田径教练苏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