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咏蓓办Zoom戏剧表演探讨学童轻生问题:唔讲就放到发霉变坏
近年本港不时发生学童轻生个案,当中原因包括受情绪及精神困扰影响,亦有学业、家庭或朋辈等压力。本港舞台剧导演及戏剧导师甄咏蓓为此邀请国际形体剧场导演及教育家David Glass,共同策划“动戏‧童迷香港艺术计划”,透过表演艺术关怀年青人和儿童精神健康。不过今年初受第五波疫情影响,本港表演场地需要暂时关闭,团队随即将演出“搬”上Zoom程式,继续以行动支援青少年。团队成员整个过程中虽从未见面,却建立出如同“小社区”般的友谊,互相扶持,终成功在今年4月完成首个网上演出。
摄影:郑子峰
表演艺术助间接表达内心
戏剧与精神健康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甄咏蓓表示,表演艺术涉及跳舞、唱歌、演艺等多种形式,表演者很多时需要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或情感投射到角色上,这种间接的方式反而让人更容易表达和正视内心想法,特别是年轻人自尊感强烈,“如果我们直接问‘你有咩问题呀?你内心在烦恼甚么?家中有困难吗?’,其实对方都未必透露太多,相反透过表演艺术,例如画画或角色扮演,就好像戴上面具般,我们好像较容易去表达自己。”
甄咏蓓续以话剧的英文“play”一词作为例子,直言表演从不是独脚戏,演员背后还有编剧、导演及幕后制作团队,是一班团队合作而成的作品,“每个人都可能有各自的难题,我们未必能马上解决问题,但以一种‘玩’的形式将问题演绎出来,某程度上也可以得到释怀。戏剧是很好玩的,大家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内在一面在他人面前赤裸地展示出来。”
疫情下更见人与人连系的重要
计划今年的首个项目《爱‧狂‧死》备战展演在创作初期就遇上第五波疫情爆发,团队于是马上将原本实体演出的安排改成网上Zoom,以直播及录影结合的形式“表演”。甄咏蓓直言,当时早已做好项目需要中断的心理准备,但想到计划去年的口号“We Play Problems”就决定迎难而上:“‘Play’的意思即是以另一方式去演绎问题,才可以一种较轻松、创意的方式去面对,所以我们就想到做Zoom直播。其实我们也未试过用网上形式表演,不过既然问题来到了,想做就做吧,很幸运有科技公司一起合作,我们也学到很多。”
剧团创作十分重视演员之间的连系,但在疫情影响下,项目由创作、排练至演出都只能透过Zoom完成,对团队的默契无疑是一大挑战,当中今年只有19岁、团队中最年轻的Denise更是感受至深。她忆及,演员在排练期间一度谈及生死等议题,大家那几天的情绪都非常低落,于是想出另类方法互相开解:“因为我们无法聚在一起排戏,未亲身见过面,当时就想到相约饮酒谈天,大家互相分享拿著酒樽的自拍照,一边Zoom聊天,明明大家各自在不同的空间饮酒,但大家的内心又好像紧密连结在一起,感觉很有趣。”
以戏剧探讨对立 鼓励多元讨论
《爱‧狂‧死》备战展演今年4月已于网上公演,是次创作选用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罗密欧与茱丽叶》作蓝本,探讨家庭、爱情、社会期望,剖析各持分者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外,更谈及年轻人自残及轻生的议题。
甄咏蓓形容,计划的工作坊有很多年轻人参与,当中更有未成年的中学生,她起初也曾担心跟年轻人讨论轻生议题会出现反效果,所以计划除了演员及编剧等艺术表演者之外,也同时邀请了社工、教师、治疗师等多个界别的人士参与,以设立安全网,“过程中发现原来有些议题藏在心底不说出来,可能放到发霉变坏,就再也无法处理,但如果大家一起面对,反而可以互相支持。”
甄咏蓓更直言,对于出现情绪或精神问题的年轻人来说,来自社区或朋辈之间的扶持尤其重要,因此除了希望透过计划鼓励年轻人以表演艺术来表达内心之外,更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不同界别的人关注精神健康问题,互相支持鼓励。“有时候青少年跟父母或长辈之所以会出现鸿沟,就是缺少了一个大家互相尊重和聆听的平台,但艺术就可以提供一个渠道让人诉说内心想法,过程中不一定由导师指导学员,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