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懂安慰的艺术 心理学家:勿改变对方想法|香港红十字会
危急事故往往突如其来。不论灾难、意外或冲突情况都可能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情绪造成影响。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父母亲人必会尽力安慰受惊的弱小心灵,然而我们真的懂得安慰人吗?有初中生因为社会事件而感到困扰,致电香港红十字会心理支援热线时,表示他曾经尝试跟身边的成年人倾诉,奈何他们都不理解他的想法,令他十分无奈。
初中生情绪受困扰 无奈成人不明白其想法
初中男生子朗(化名)一向十分关心时事,近月社会事件不断,他经常看新闻到午夜。自从在新闻片段中看到一位学生中枪倒地的画面后,子朗寝食不安,脑海中亦经常出现相关影像,担心、惊慌和愤怒等情绪十分强烈。子朗向香港红十字会心理支援服务求助,表示最初他希望可以跟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但他不想跟同学倾诉,以免影响友谊;另一方面,当他尝试跟身边的成年人倾诉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你要学习一下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想太多便不会不开心”,令他感到不被理解,深感失望。
感受为先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
香港红十字会临床心理学家张芷乔指出:“安慰的要点在于以感受为先。我们要摆脱想要改变对方想法的期望,专注地聆听对方,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表达想法和感受,不要否定其情绪或急于表达意见。即使你不认同孩子的想法,亦可以接纳其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也没有对错之分。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被理解和尊重,继而更愿意分享内心感受。”
她建议尽可能选择较安全、宁静及有私隐的空间与孩子倾谈,让孩子感觉更安心。此外,为免令孩子重复经历不愉快的画面,不应要求孩子详细描述有关的情景或画面,可以多关注事件对孩子的影响。另外,我们亦可尝试让孩子明白,经历危急事件后,感到惊慌、担心、愤怒等都是常见的,而这些反应一般会随著事件以及时间的过去而慢慢减退。最后,若要表达一些与孩子不同的意见时,可抱持开放态度,让对方知道你并非逼迫他要立刻接受你的意见,而是一个开放的讨论。
应避免的“安慰”说话
你已长大了,怕什么?
在目睹或经历危急事故后,有一些情绪反应是常见的,亦与年龄无关。成年人也会有情绪
不要想、不要看便不会感到不开心。
较为冷漠和回避的说法,感觉不理解对方背后的想法和感受。
你要学习一下控制自己的情绪。
否定情绪,让对方感觉你在指责他。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
淡化事件的重要性,然而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和感受都可以不一样。
较有同理心的回应
如果是我,我也可能会跟你一样感到不开心。
我现在更明白为什么你会惊慌。
我还是不太明白,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何你会感到愤怒?
其实很多人跟你一样有类似的反应,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你愿意的话,什么都可以跟我说的,我愿意聆听你。
香港红十字会提供心理支援服务“Shall We Talk”,以协助任何有需要人士。市民可以WhatsApp(5164 5040)和Telegram(@hkrcshallwetalk)发短讯预约心理支援服务和会面。服务以救助有需要人士为首要考虑,不因其背景或政治立场影响,所有服务使用者的个人资料均会保密。
香港红十字会简介
香港红十字会成立于1950年,属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全球超过190个国家的国际人道网络一份子,致力带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身体力行实践人道精神,并透过四大范畴的工作,分别为“紧急救援及备灾”、“社区健康服务及教育”、“人道参与及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及复康”,为香港市民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人道服务平台。
(原题为:【子女情绪】安慰的艺术 心理学家:勿改变对方想法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