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用美白、脱毛等产品是否安全?怀孕期10大护肤品安全攻略
许多妇女在怀孕后会受到青春痘、毛发生长或其他皮肤问题的困扰,而且常常是以前从来没有这些问题,都是怀孕期间才冒出来的。但女人会想要在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也美丽动人是很合理的啊!那到底各种瓶瓶罐罐的护肤产品,在孕期也可以安心使用吗?常常都有孕妇朋友们来讯询问,有关怀孕期间使用的保养品到底安不安全的问题。之前团队医师因为怕妈妈们过度担心,只好一项一项帮准妈妈们看,但因为来讯的人众多,医师的眼睛也已经不堪负荷,因此决定直接把有关怀孕期间肌肤保养品的安全性相关资讯一次整理给大家。
希望大家以后可以自行对照这个表格,或直接询问您的产检医师,不然团队医师的眼睛快要不行了啊……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加拿大家庭医学会杂志的一篇回顾文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因此这篇文章会以此为基础,搭配美国FDA相关的资料,让大家安心度过女人一生中最特别的时光:“怀孕”。
先讲结论:
.当用则用,非必要不用。
.来路不明、标示不清、过度宣称效果的不用。
.化妆能少就少,能免更好。
.颜色鲜艳、味道强烈的产品不碰最好。
.美白首重防晒,物理性防晒尤佳,美白保养品可用,美白药物(含对苯二酚成分的淡斑药膏)不必使用。
.衣物宽松、保持凉爽、使用温和清洁产品,皮肤不适请速就医。
.果酸、水杨酸类产品可用,但高浓度果酸换肤不宜进行。
.医美(雷射、脉冲光、音波、电波拉皮)及整型(包含微整型、肉毒杆菌)通通停
.怀孕后期易生妊娠纹,局部按摩加单纯成份保湿很重要
.蟹足肿体质的妈妈,请提早告知医师做好准备,预防疤痕产生
以下是针对各项成分的完整说明。
怀孕期间青春痘治疗及理疗成分的安全性
很多女性在孕期的时候都会经历生理上的变化,例如雄激素浓度升高等等。这些变化会造成青春痘的恶化,或是身体一些部位的毛发生长。维生素 A 酸 (retinoid)、抗菌剂、还有过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这类成分都是对抗青春痘时常用的外用成分,以下分别就怀孕期间的安全性问题说明。
外用维生素A酸 ( Topical Retinoids):
维生素A有许多种类的衍生物,A酸就是其中一种。这类产品经由皮肤吸收的的药物量很低。不过,出版文献中有四篇的案例报告出,出生缺陷可能与外用维生素 A 酸(tretinoin)的使用有关,这和类视黄醇胚胎病(retinoid embryopathy)的结果一致。外用维生素 A 酸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一直有很多争议,有两项前瞻性研究分别观察了 96 名和 106 名妇人在前三个月使用外用维生素 A 酸,但是没有观察到重大畸形或是类视黄醇胚胎病风险有增加。不过一直到搜集到更多、更有证据的研究前,我们不建议妇女在孕期使用外用维生素 A 酸。
外用抗菌剂:
粉刺的局部治疗经常会使用克林霉素(clindamycin)或是红霉素(erythromycin),可能会单独使用、合并使用、或是再搭配其他的成分。一项观察口服或外用克林霉素(clindamycin)的监控研究发现,647 名孕期前三个月的使用并没有增加畸形的风险。同样的,在更后面阶段孕期系统性的使用克林霉素(clindamycin),评估的文件中也没有记载到副作用的提升。另有研究统计几千名妇女使用口服红霉素(erythromycin)的情况,也没有发现其和畸形有相关性。
因此基本上怀孕期间使用“外用”的抗生素是安全的。但口服的 tetracycline 可能引起孕妇的肝毒性及影响胎儿骨骼发育,要注意喔!
过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
当局部外用过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时,通常只有 5% 会经由皮肤吸收至体内,接著会在体内代谢成为苯甲酸(benzoic acid),随著尿液原封不动的排出。目前没有研究指出关于孕妇使用以及后续的研究。但目前专家们普遍认为这种产品在孕妇和孩子身上不会有系统性的影响,因此在孕期中,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这个产品不必过度担心。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外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是很多美妆和抗痘产品会使用的成分。这种成分的吸收情况并不固定。有不少的大型研究观察了孕妇使用低剂量的乙醯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又称阿士匹灵)的结果,发现这个成分的使用,并没有增加像是重大畸形、早产或是出生体重过低等负面结果。虽然并没有外用的水杨酸成分使用相关研究,但是因为由皮肤吸收的比例相对低,加上即使口服都没出现什么问题,因而不太有可能对于婴儿的成长造成什么危险。
甘醇酸(glycolic acid):
许多抗痘产品中都含有甘醇酸(glycolic acid)这种 α-羟基酸(alpha hydroxy acid),又称果酸。有一些动物研究发现,当使用大量甘醇酸(glycolic acid)时,会对动物的生产有负面效果。不过这些研究使用的量很大,比人类的外用美妆产品大上超多。目前没有关于孕妇使用甘醇酸(glycolic acid)的系统性研究,但是外用时会造成系统性吸收的量会非常少,所以孕妇并不需要担心使用这个成分。
局部外用的水杨酸与果酸基本上安全无虞,但医师通常不建议怀孕期间进行高浓度的果酸换肤。虽然一样没有明确的危险性证据,但较强烈的皮肤刺激还是没有必要性。
怀孕期间美白、防晒及助晒成分的安全性
怀孕期间有时会产生色素的沉积,而像是肝斑这类的问题常因为贺尔蒙的波动而诱发,因此孕妇对于美白以及防晒成分有一定的需求。
美白成分
临床上对苯二酚(hydroquinone)是常用于处理肝斑的外用药物。估计外用的系统吸收率大约是 35% – 45%。关于孕妇使用对苯二酚(hydroquinone)的研究不多,研究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有增加,但是样本数很小。目前可以取得的数据显示,孕期使用对苯二酚(hydroquinone)似乎和重大畸形或其他负面结果的发生率增加没有关联,但是因为相较于其他的成分,对苯二酚(hydroquinone)的吸收率非常高,所以在更多研究证明它的安全性之前,孕妇最好避免使用。这类成份在台湾常出现在淡斑的三合一药膏中,整体来说,医师不建议孕妇使用任何含有对苯二酚(hydroquinone)的产品或淡斑三合一药膏。至于其他卫生福利部核可的美白成分,像是熊果素、维生素 C 类产品、洋甘菊萃取物…等等,基本上在怀孕期间使用都没大问题。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基本上是可以安心的。
防晒剂
防晒剂常常被用来保护皮肤免于阳光曝晒之害,本身也没有发现会对动物造成太大危害。这些产品的皮肤吸收和系统吸收率都相当低。先前有研究使用了防晒剂在孕妇身上来预防或治疗肝斑,目前没有特别的不良结果通报。一般来说医师会建议怀孕期间应该要防晒,遵守防晒的 ABC 原则,并使用纯物理性的防晒成分。
仿晒剂
仿晒剂中经常会使用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作为著色剂,以制造出人工的古铜色。外用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后,它会和氨基酸结合,在角质层生成颜色。这些产品含有大约 1% – 15% 浓度的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因为外用时,对全身系统影响的浓度很低( 低于 0.5% ),基本上在孕期时可使用。
但在怀孕期间,其实应该避免不需要的物质接触。孕妇们应该没有在怀孕期间特别要助晒的必要,对吧?
怀孕期间外用脱毛膏以及漂白剂成份安全性
要先强调,外用的脱毛膏在台湾是属于“含药化妆品”管制,必须要有食品药物管理署的查验登记证明才能贩售!
怀孕期间有时候会因为雄性贺尔蒙的波动,导致毛发增生。而近年来不少女性也有除毛的需求,有些人可能会使用除毛霜或是毛发漂白剂。常见的除毛霜成分基本上是安全的。除毛霜中也会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成分。他们会解离为钠、钙和钾离子,而体内本来就含有大量的这类离子。因此就算消费产品中皮肤会接触到这类成分,和日常饮食摄取的量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更何况,就算这些成分可能会由皮肤渗入,系统吸收率也很低,不会提升血清水平,在孕期使用也没有问题。
一项人类皮肤的体外研究发现,过氧化氢只有在持续高浓度使用好几个小时后才能在皮肤中侦测到。因为毛发漂白剂之类的美妆产品所含的过氧化氢浓度很低,所以也不太可能在外用后会大量吸收。再者,过氧化氢在吸收后也会迅速地被代谢掉。在怀孕期间适度使用这类产品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虽然科学上有关外用除毛成分的安全性问题疑虑不大,但其实毛发比较是单纯外观上疑虑,其实不使用这些除毛成分也无妨。至于雷射除毛虽然也是没什么危险的证据,但属于非必要的医疗行为,怀孕期间也不建议施作。
以下是有关上述成分与吸收关系的表格,提供大家参考。完整内容可见文末的原始文献。
整体来说,除了相对来说系统吸收率很高的对苯二酚(hydroquinone),以及文献证据中争议较大的维生素 A 酸(tretinoin)以外,上述的药妆产品大多只有外用,在全身性的影响也很小。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时候,孕妇们可以在医师与药师指导下安心处理肌肤状况不佳的问题,也不用担心牺牲到宝宝的健康。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还请分享给妳身边的亲友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降低妈妈们怀孕期间的焦虑,祝福所有妈妈们都能顺利生产,度过人生中最奇特,但也最难忘的一段旅程喔!
Reference
1. Can Fam Physician. 2011 Jun; 57(6): 665–667. Safety of skin care products during pregnancy
2. FDA:Cosmetics & Pregnancy
【本文获“MedPartner”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