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艺表演】快乐童年!如何让孩子施展才华?|李伟民

撰文: 01撑场
出版:更新:

小朋友可以在舞台上作出完美的发挥,作为家长当然会感到称心满意。但如果完美的背后付出的是整个童年的快乐,又是否值得呢?【编按:作者为李伟民】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最破坏香港前途的,有两类人──“小公主”及“老人精”。

看过一张创意摄影卡,小猫被打扮成珠光宝气的公主,写上的却是小猫的一句心底话:“请放过我吧!”

VCG图片

父母爱子女可以理解,但是,溺爱子女绝非好事:小朋友有自己的世界,成长要自己摸索,故此,父母只懂给子女哄上糖果是错的,塞糖果给孩子们是公公婆婆的专利。父母的责任是把人生正常遇到的酸甜苦辣,都得让小孩子去体验。小时候,我很爱哭,有一天,幼稚园的老师突然很凶的骂我:“你哭什么?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跟他说出来,找老师哭哭啼啼有用吗?”当时,觉得这个老师很讨厌,但是不到六岁的我,便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当被别人欺负,可以怎样处理?

这几年,看了一些学校的才艺表演,方向都走错了。他们要小朋友“扮”大人:找专业的舞台场地、完美设计的台灯,还找来专业剧场的人员来指导,为求设计精心、演出精美,他们追求的便是一份优越的成就感。但是,台上的小朋友愈觉优越,愈容易变成小王子和小公主;而且,小朋友的演出,从专业的角度看来,没有“和大人一般的好”,本来就是正常的,何必揠苗助长、加油加火,把他们变成和年纪不相称的艺坛接班人。大家看看前阵子被父亲地狱式训练,送去参加美国《全美一叮》(America's Got Talent)电视比赛节目的那位香港小女孩“巨星”,今天跑到哪里去?

Celine闲时积极练舞或苦练琴技。(Celine Tam 谭芷昀 fb)

最近,看了天主教总堂区学校(Catholic Mission School) 的小学朋友演出,主题叫“与爱同行才艺晚会”(Walk With Love Variety Show),我看到眉飞色舞、嘻哈绝倒,他们的校长和老师,绝对找对了孩子们文艺演出的三个真谛:纯真、好玩、创意。

他们的演出包括有:

1、“群狮耀舞显英姿”(传统艺技)2、“野蛮同学”(自创中文话剧)3、“A Bad Case of the Freaks”(英文话剧)4、“草原小骑士”(舞蹈)5、“We Are the World”(大合唱)等等

我坐在台上,享受这群六到十一、二岁小朋友的演出,看得出老师没有迫他们接受什么地狱式训练,他们只是轻松、快乐、自信地唱歌跳舞和做戏剧。尽管走音、跳错拍子、忘记台词、在台上互相提示、和台下的爸妈打招呼……完全不像一个“专业”的模仿大赛。看到小朋友有些儿羞怯,但自得其乐。他们举手投足,像个春天的小太阳。不要孩子成为我们的“点心”,让他们有一个机会,在没有大人耳提面命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地表演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们演出有“甩漏”,或在台上发呆放空,都变成真善美。一个人有九十岁的寿命,到了成长后,其实还有无尽的日子要走下去。要玩大人的游戏,来日方长。何不让他们在小时候,有着自己探索和挫败的空间?你让他们演出时过分自信,则容易变成小公主和小王子;他们演出时过分缺乏自我,则变成忙于模仿大人的“老人精”。

VCG图片

以前,觉得“维也纳儿童合唱团”(Vienna Boys Choir)很了不起,后来得悉他们自十四世纪以来,便用地狱式的方法来训练小朋友,很不人道。看来,还是我们的“香港儿童合唱团”比较好,听说他们会让团员进行“饶富趣味的艺术学习,了解到群体共处的精神”,宗旨略胜一筹。

以电影来说:1971年,有一部轰动的电影,叫《两小无猜》(Melody),Bee Gees乐队的主题曲《First of May》红遍全球,但是电影故事却极为“老人精”和小公主/小王子:伦敦某小学的男生Daniel和女生Melody,他们竟然相爱起来,想到要结婚,还决定私奔,跑到废墟举行婚礼,电影意识极为不良,这些用蜜糖包装的儿童演出,便不应鼓励。另一部“老积”影片是1960年的香港电影,叫《可怜天下父母心》,白燕、张活游主演:小孩子为了“赚钱”给妈妈治病,于是五个兄弟姐妹不上学,相约上街乞讨,虽然主题“孝感动天”,但是骨子里儿童不宜,故事只是大人自己心目中“乖乖孩儿”的假象,何必搞到小朋友的世界这般沉重呢?

《两小无猜》(电影剧照)

大家记得最精彩的儿童演出,是在六十年代的著名电影《仙乐飘飘处处闻》(The Sound of Music),它经历了五十多岁至今,凡香港剧团演出这出剧,都会卖个满堂红。这部电影把大人和小朋友的世界融合得极好,妙到颠毫,剧中的小朋友都是天真、可爱、自然:家庭女教师去到奥地利,照顾军官和前妻所生的七名小朋友,军官以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老师却以关怀和爱护,教导小朋友唱游和嬉戏,这个改变传到军官耳中,令他感到不快……今天我们,老老幼幼,尚可以一起唱出电影的名曲《Do-Re-Mi》。

《仙乐飘飘处处闻》(电影剧照)

许多小朋友没有艺术天分,却被父母强迫学音乐,还要给大家娱乐,真是在虐待亲朋戚友。有艺术才华的孩子,却因为成年人的期望,不能把艺术当成是开开心心的活动。而稍为有点艺术天赋的,又往往被家长和学校“神化”,但擡得太高,跌得更惨。这些都是目前儿童文艺表演的一些不健康现象。

小朋友的艺演,重要的是“过程”(process) ,不是“目标”(target),更不是为了赞颂;只要让小朋友真挚的演回自己,就算力有未逮、乌龙百出,倘若演出纯真、好玩、充满创意,那又何妨呢?想想:有人拿走你的衣服,迫你换上一套波点加上河马的婴儿裙,脸颊涂抹两大片胭脂,还要你手指叉著耳朵唱:“我是一个大苹果,又香又甜又好吃……”的儿歌,那可怕的景象,还不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小朋友的才艺晚会”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