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成日唔见嘢又周身伤?四个警号告诉你孩子被欺凌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早前有小一生报称遭校园欺凌,惨遭同学用铅笔插眼、擦胶塞耳,引起外界关注,而在今年4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最新“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学生幸福感报告,有32.3%的本港学生在过去一个月内曾遭受欺凌,在72个参与调查的国家或地区中称冠,情况令人忧虑。
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赵思雅指欺凌不一定是身体上的伤害及创伤,言语威吓、嘲笑戏弄,令当事人感觉受骚扰、威胁或恐惧,造成心理困扰或创伤,已构成欺凌。

赵思雅指近期也接到不少与欺凌有关的求助个案,其中一个案是父母指其就读初中的儿子因被同学欺凌而不愿上学。“他是一位患有中度自闭症的孩子,经常在校内被同学戏弄和嘲笑,如故意藏起他的体育服、并将其校服画花,又会刻意匿在走廊吓他,令他感觉受惊及被威胁。由于他不善辞令,不懂反抗,故只能拼命逃避那些欺负他的同学。家长向老师反映有关事件,但老师不觉得有问题,只说是同学之间玩玩,也没有正视问题。”事件中虽不涉及身体创伤,但已令当事人感到惊恐、情绪不稳和失眠,甚至抗拒上学,并希望转校,最终校方让他调班。

老师从多方面协助受欺凌学生

赵思雅指在欺凌的事件中,老师的角色非常重要,她不能单凭其中一方的说话去判断,要观察他们之间的相处。“有老师只管责罚欺凌者,但这样做只会令他们忿怒、不服气,有机会令欺凌事件恶化。” 赵思雅建议老师在处理事件时,可要求涉事者面对面倾谈,协助双方和解,并同时邀请家长和社工在场,有助持续观察及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而在事件后,老师可留意受欺凌的孩子在校内的表现,也可协助其重建社交、认识新朋友,让他明白社交技巧的重要。

相关文章:【校园欺凌】网上笑同学花名系犯法?大学教授教儿童简易法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