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十九大报告如何编撰完成? 由谁负责撰稿?
早前中共召开十九大,总书记习近平宣读会议报告近3个半小时,总字数逾3万字,《北京青年报》旗下微信公众号“政知见”今日(10月29日)介绍该份报告的编撰过程。原来据新华社10月28日专题文章称,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时任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王岐山及张高丽任副组长。
今年1月13日,习近平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起草组第1次全体会议,同月17日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央地方党政军各机关“在党内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2月上旬,起草组安排9个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就十九大报告调查研究;2月下旬,中共中央又组织59个单位,专题调研21个重点课题,编订80份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又征求党外意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均有所贡献,官方称采纳当中不少建议。另外“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内老同志”亦建言予中共中央,合共回馈意见33份。
官方透露5名“撰稿人”身份
10月26日,中共召开解读十九大报告新闻发布会,会上有6名“解读者”。除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及中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长江金权,还有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
“政知见”进而整理中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内容,介绍起草组内5名“撰稿人”身份背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今年61岁,曾参与多份中央政策文件起草,包括“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等经济规划皆有其手笔,又曾负责解读十八大报告有关生态文明建设部份。1977年恢复高考后,杨伟民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任教7年,期间曾赴日留学。1989年调入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工作。
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1957年出生,恢复高考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当局分配曲青山至青海省机床铸造厂办公室任职,两年后赴京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部中共党史专业学习,毕业后再次回到青海工作。此后曲青山曾担任青海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7年,至2009年再次入京,出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4年多后转正,2012年十八大时曾为报告起草组成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
1963年出生,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1979年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博士则在西北大学就读,据闻习近平所写博士论文也曾引用其学术成果。毕业后韩俊先后在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2014年至2015年,韩俊出任中财办任副主任,其后调任中农办,今年5月晋升主任。韩俊长年参与年度“1号文件”撰写工作,亦即专门协助中共中央起草有关农业农村的纲领文件。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高选民
1984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16年7月高选民从中组部秘书长任上履新副部长。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正是由高选民主持讲解。
中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长江金权
1959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去年6月出任现职前,江金权曾在任湖北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其后一直任职官方智囊机构,官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