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程证妈妈滞港.三|在港打疫苗后痛症难熬 难返内地就医陷财困
一群常年来港照料子女的“双程证妈妈”,自疫情以来滞留香港超过一年。在此期间,当中一些人经历了“签证难”、“返乡难”、“医疗难”、“生计困难”等困境。
曹女士是“双程证妈妈”的一员,育有15岁儿子和11岁女儿。多年来,她持双程证来港陪读,每次逗留三个月,疫情下则滞留在港超过一年,期间需要逐次向入境处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曹女士无法回内地打疫苗,只好在港接种,谁知打完第二针便出现严重不适,面对的是在港没有医疗福利和救济、回内地则要抛下年幼孩子的艰难选择,而连月来较港人更为高昂的看诊花费,也令本来就极为窘迫的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现年43岁的曹女士是一名单亲妈妈,未能具备申请单程证的一般条件,因此持双程证来往中港两地。她声称,内地公安机关曾告知她,只要香港入境处提供书面同意书,便可酌情为其办理单程证,但入境处方面没能为其批出该同意书。
曹女士的儿子本来在深圳就读小学。但2015年7月,他与4名同学一起返学的途中,其中一人发生高压电触电事故,儿子因而受到惊吓。曹女士“为了儿子的安全和教育着想”,遂决定将儿子转到香港读书。
自疫情以来,曹女士便留在香港照顾一儿一女,租住在上水围一处村屋,生活费主要来自孩子获得的约9000元政府资助。她听闻一些“双程证妈妈”在延续逗留资格时遇到难题,于是每次续签都将材料准备得十分齐全,顺利地延续了签证。
首批持双程证打针 第二针后感不适
今年5月25日,政府公布将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覆盖持“双程证”且将会在香港逗留一段时间的内地居民。曹女士听到消息后,考虑到日后可能会有通关便利措施,她立即预约了疫苗接种。5月29日,她打了第一针科兴疫苗,其后没有严重不适。
然而6月26日她接种第二针,翌日便开始全身剧痛,尤其是背脊“痛得好紧要”,“个人唔喺状态,仲喺度游云,魂好似冇咗,唔知做紧乜嘢”;她又指自己连日夜不能寐,“生不如死”。由于不能享受公立医疗服务,她到私家诊所看诊,但医生拒绝为其处方。
被转介至精神科 处方抗抑郁药物
到7月初,她去见家庭服务中心的社工,社工判定她的状况不佳,于是转介其去北区医院看急症。她忆述,急症室医生听完她的描述后,表示“我哋打针都冇事,你点会有事呢?”、“唔系疫苗有问题,而系你精神有问题,你去睇精神科啦!”,又转介她去该院精神科看诊。精神科为其处方了抗抑郁药物舍曲林(Sertraline)。
但曹女士在服药两天后便感到头晕易困:“瞓左几日喺屋企,成日都唔会醒𠮶种㖞,起身上完厕所一下又会想瞓觉”,看到孩子反过来照顾自己,她感到非常心酸和心痛,于是自行停药,“唔敢再食”。
曹女士后来改去另一间私家诊所看诊。私家医生指她因血管较细,有机会是“疫苗塞住血管”;而她跟医生指示服药后,病情已有较大改善。不过,每周覆诊时的400港元诊金,也令曹女士感到负担很重。
她向记者倾诉,多年以来她在港一日只吃一餐,尽量将钱用在改善孩子的生活质素,但也因此累积了胃病,看诊使费影响财政状况。这次疫苗后的不适,则加剧家庭财困。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指出,像曹女士这样的个案并不在少数,医疗问题是“双程证妈妈”心头最大的顾虑;而单亲妈妈在港财政会较一般双亲家庭更为困难,所以她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开放这些情况特殊的持双程证人士,在港期间从事工作补贴家用。
医管局:紧急情况下享公营医疗
对于曹女士的情况,医管局回复《香港01》指出,该局提供的公营医疗服务一直以香港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务求善用资源,确保本地居民能优先得到医疗服务。非符合资格人士在紧急情况下可获得公营医疗服务,亦可在公营医疗服务有余额时使用非紧急服务,这些人士须缴付政府宪报刊载的相关医疗费用,该费用是按收回成本的原则厘订。
如果非符合资格人士有特殊情况及经济困难未能负担医疗服务收费,医管局设有医疗费用减免机制,病人可向公立医院/诊所的医务社会服务部及社会福利署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就有关非香港居民接种新冠疫苗后感到不适的情况,病人可到医管局的急症室或其他服务单位求诊,医管局会按有关人士的情况提供适切治疗,并收取“非符合资格人士”的收费。
非香港居民打针后不适 亦可申请保障基金
医管局指出,如果求诊病人曾经接种新冠疫苗,并发生属于接种疫苗的严重或非预期异常事件类别,医护人员会按机制向卫生署呈报。卫生署的专家委员会会进行审议,包括进行因果关系评估。
食物及卫生局回复01查询时亦表示,非香港居民接种新冠疫苗,同样可以就不良反应事件申请疫苗保障基金。在经过专家委员会评估后,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可获发一笔过款项,一是该严重异常事件已得到注册医生证明;二是评估结果未能排除该事件与接种计划提供的新冠疫苗无关。
回顾《双程证妈妈滞港》系列报道:
双程证妈妈滞港.一|进退两难下唯恐堕法网 谁正付出封关成本?
双程证妈妈滞港.二|回乡再返港耗时40天 全家身心经济不堪重荷
▼ 了解“双程证妈妈”如何来港及续签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