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为名的斗争:赖清德的两面战场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赖清德在今(1)日的元旦讲话中,“民主”一词被高频率提及,成为贯穿全文的核心论述,表面上是为台湾民主的价值背书,但实质上却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赖清德以民主为令箭,内涵将内外对手划分为“民主”与“反民主”的二元对立,不仅激化内部分裂,也将两岸矛盾推向更加尖锐的对立。这种操作,无论是在内政还是两岸关系上,都显露出一种虚伪与攻击性的民主叙事,既无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更在实质上削弱了台湾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战略弹性。

2025年1月1日,赖清德发表上任后首度的元旦讲话,谈话全文使用“台湾”自述,只字未提“中华民国”。(台湾总统府提供)

以民主斗在野

赖清德的理政策略,显然将“民主”作为对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工具。他用“民主”为标签,抹黑在野党的监督与批评,将任何不同意见强行打上“不民主”的标签。特别是在内政领域,面对财政分配、经济公平等重大议题时,赖清德并未提出实质解决方案,而是借由操弄民主话语来掩盖政策上的空白。

例如,赖清德声称要“以民主巩固民主”,但实际的做法却是利用行政优势,将不同政见的在野党与民间团体边缘化,意图在社会舆论层面将其污名化为“民主的破坏者”。这种话术,看似是在捍卫民主价值,实际上却是在制造民粹,将民主变成斗争的工具。对于台湾内部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危险的冒险,它不仅加深了台湾政治的对立与分裂,也削弱了民主本身应有的包容性与多元性。

以民主斗两岸

在两岸关系上,赖清德同样将“民主”作为主要武器,进一步恶化了原本已然紧张的局势。赖清德在今次元旦讲话中,两岸篇幅少之又少,也未能提及任何能改善两岸关系的建设性内容,反而透过对北京的“反民主”指控,将台湾推向国际阵营对立的最前沿。

例如赖清德称,“中国、俄罗斯、北韩、伊朗等威权政体,更持续合流、威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将北京描述为“威权政体的代表”,试图将台湾反身塑造成“民主价值的灯塔”。这种操作,实际上是将台湾推向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完全无视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多极化发展——赖清德彷若与世隔绝,对于世界地缘政治正朝向多极化发展无动于衷,显见其饱满的冷战保守思维,以及依旧缅怀过去几年来,应中美贸易战而生的“新冷战”意识形态对抗带给台湾的余温,以为这样的余温便足以灼烧北京,这在拜登即将卸任,特朗普枕戈待旦准备上台前,发出这样豪语的赖清德只显得相当可笑。

然而,黔驴技穷的赖清德试图利用“民主”来“孤立”北京,强化台湾的国际存在感,这种手法不仅无助于改变现实局势,反而将台湾置于更为危险的战略位置。当国际社会的重心逐步向协调与务实转移时,赖清德却仍然抱守冷战思维,执意以意识形态划界,无疑是对台湾长期安全与发展的极大挑战。

2025年1月1日,赖清德发表上任后首次的元旦讲话,其重心放在内政,两岸篇幅少之又少。(台湾总统府提供)

对民主工具化的亵渎

赖清德将民主工具化的背后,是对民主价值本身的深层亵渎。他在讲话中自诩为“民主守护者”,实际上却成了民主价值的最大威胁者。在内政上,他将民主变成压制异己的政治手段;在两岸与国际上,他将民主化作意识形态对抗的工具,从而掏空民主的真正内涵。

这种操作的结果,是让民主在台湾内部逐渐失去公信力,成为政治斗争的代名词。同时,它也让台湾的对外策略更加脆弱,失去了灵活应对的空间。赖清德的这种“民主斗争”,实际上是对台湾内部共识的进一步撕裂,也是对外部局势的进一步错判。

2025年1月1日,赖清德发表上任后首次的元旦讲话,席间以“我们都是Team Taiwan!”,意图巩固台湾认同的用心,意在言表。

是以,以“民主”作为政治发语词的赖清德,只不过是将民主工具化、当令箭,进行“斗在野、斗两岸”的政治攻击,不论是内政还是两岸议题层面,上任超过半年的赖清德依旧拿不出理政解方,遂只能用抽象、民粹的“民主”二字,给台湾在野党贴上“不民主”的标签,对北京扣上“反民主”的红帽,用以反衬自己是民主价值守门人角色,但实际上不过是对民主价值更深一层的亵渎,形同监守自盗,是民主的内贼。

而在元旦讲话中被一再强调的“民主韧性”,在反复工具化操作后,这种韧性也将被赖清德自己的操作削弱殆尽:当民主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当意识形态对立成为理政的主旋律,台湾的内部共识与外部战略将陷入双重危机。

面对这种局面,赖清德若不能摆脱对民主话语的工具化,不能重回政策本位的实质治理,台湾将无法真正实现稳定与进步。他的“民主斗在野、斗两岸”策略,短期内或许能带来政治红利,但长远来看,这种内外皆空的局面,将让台湾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