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周闭幕 财政及货币政策挑战巨大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人民币跌势加剧,银行业纷纷透过提高存款利率以控制资金外流的情况。﹙Getty Images﹚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天闭幕,总结一年经济政策成果,展望来年方向。可是,多维梳理过去1年官方口吻,中共高层于会前似乎未就经济前景达成一致共识。

首先是在2016年5月,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发布“权威人士”访问,称供给侧改革十分重要,中国经济形势严峻,将长期处于“L型状态”。数日之后,中国政府网公布“S型曲线”理论,声称中国经济正处于“S型曲线”状态。最近(12月14日),官媒《人民日报》发文重申,中国的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

财政赤字料触及警戒线

多维引述中国国统计局官方数据,指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复苏,如11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升至2.3%,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升至3.3%,预计2017年第1季CPI可能突破2.5%,PPI可能冲至5%。美国《财富》杂志亦称,中国政府成功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全年GDP(国民生产总值)6.5%增速。

不过,多维亦承认中国经济面临隐忧,首先2015年中国的赤字规模为16200亿元(人民币,下同),赤字率达2.4%,今年预算更扩大赤字规模至3%,而投行摩根士丹利更称全年实际赤字率将达4%。自2008年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一直以欧盟成员国规定为参考,赤字率不超过3%门槛,并控制负债比率于60%以内。

中国国院总理李克强曾于年初强调:“中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话虽如此,时至年底,相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维持高赤字率,为企业减税和保障民生,同时亦会检讨相关政策幅度。

明年中国经济面临资本外流风险

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亦会谈及货币政策走向,特别是美国联邦储备局最近加息四分一厘,扬言展开加息周期,或会引发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实则自去年起,中国已推行多项新政策,对外汇市推出“811汇改”,对内债务问题则执行“去杠杆”任务。

长远而言,中国期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然而早前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长篇报导,指出例如过去1年,中国以人民币结算外贸金额由26%降至16%。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前中国央行顾问李稻葵认为,贬值源于资金大规模出逃,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明年中国经济面对资本外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