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营改增”料减税9000亿 扶内需促经济转型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于一座谈会透露,今年中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财政改革。此改革源于2011年,汲取近五年来各省市及各行业实施经验,如今方于全国推行。
所谓“营改增”,亦即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例如,一件货物由出厂至零售店,转手多次,按营业税计,则每次转手都按价征税,不剔除当中成本,导致重复征税;假如改收增值税,企业可于计税时,于价格剔除成本,报税时只上报“增值”部分,税负相对较轻。
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所言,预计“营改增”再加上改善税率,减税规模可达9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当企业得益于税负减轻,另一边则为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李克强即明言,要“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营改增”改革效果为大规模减税,亦即因应短期经济下行,利用政府赤字扶助企业发展,是为逆周期措施。
长期而言,“营改增”乃“为企业减负松绑,放水养鱼”,“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做到“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李克强所论,反映中国经济正由投资及出口驱动,转型为由内需支撑,其中“营改增”为重头戏之一。此因过往开征营业税,高科技及服务业位于产业链终端,负担最重,如今改收增值税,其所得减税效果亦相应最大。这显示政府确于供应面下功夫,通过改革税制,为目标产业“拆墙松绑”,营造合宜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