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放风”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世贸代表还击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南海仲裁案”近日闹得沸沸腾腾,但于领土主权以外,北京也忙于打另一场外交战,争取中国于年内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据新华社早日(7月14日)报道,世界贸易组织化物贸易理事会于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代表于会上重申,根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各国应履行承诺,于今年12月11日弃用对华“替代国”计算方式。
所谓“替代国”计价方式,源于中国“入世”之初,欧美诸国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认为中国政府多有操控产品价格之嫌,所以不认可中方企业计价方式,改为以“替代国”价格为标准,评估华制产品是否割价倾销。如以第三方为合理价格指标,难免与中国原来价格有落差,各国因而较易作出倾销指控,对华施加税务惩罚。
对此中方今年已多次表明立场,如于上个月,习近平和李克强于会见默克尔时,即指出按中国加入世贸协议,中国应按法理自动获得该地位,毋须经过任何国家或组织审批。然而,今年4月时德国钢铁工人罢工,抗议政府保护本地工人不力,又欧洲议会通过无约束力协议,否决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方便施加反倾销惩罚,故此默克尔当时未有正面回应中方诉求。
至于美国,其世界贸易组织代表最近(7月14日)已表明,中国政府仍干预经济运作,更特别以钢铁业及铝业为例,指责中方干预政策已导致相关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倾销海内外市场,显然不符“市场经济”资格,因此美方不会于今年底自动认可中方企业的计价方式。
于“市场经济地位”争议中,中国钢铁业成为焦点,屡屡遭欧美各国攻击。中方近月亦有高调反击,如于上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指出中国现时已非计划经济,超过一半钢铁企业属于民营,不是政府一声令下就能减产,拒绝提高减产目标。据知,中国政府已于今年初下令,于5年内完成钢铁减产方案,去除1亿至1.5亿吨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