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北上创业因文化差距均惨败 香港青年未言放弃
撰文: 方婵珠
出版:更新:
近年潮流兴讲Startup,本地大学毕业生、专业人士和政府也望着创新创业的路行。然而,孤注一掷的投资又能否为年轻人、政府杀出一条血路?《香港01》专访两岸三地一些年轻创业者,他们剖析了在港创业的不足之处,并浅谈他们心中的成功之道。(系列之三)
内地市场庞大,不少香港年轻创业者选择北上,碰碰运气。80后潘解颐在3年前毅然赴京创业,惟惨败收场。他坦言当时“根本连商业是什么都不知道”,从销售、入货到市场一概不知。
“你连个客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资源放哪里都不知道,没有可能成功。”
潘解颐分析首次创业失败的主因。潘解颐在澳大利亚的大学攻读精算,毕业后回流,于保险公司做见习行政人员,月入2.5万港元,前途无可限量。他说到北京创业实为机缘巧合。
中港口味习惯大相径庭
潘解颐在北京两度创业,第一次是“卖红枣”,第二次是为办公室女郎制作“零食盒”,买入大包糖果再分拆到盒中。对于两次创业都告失败,他归咎主因是不了解市场。“她们(OL)会觉得不化算,拆开所有零食,为什么不自己买包大的。”潘解颐直言不掌握内地民众心态,缺乏大量数据,最终创业失败。
潘解颐说香港在生活、习惯、口味与内地大相径庭,文化差距甚远,产品包装、销售都成难题,惟有网上取经,“有些字你不说,不知道意思,什么‘小伙伴们’、‘屌丝’。”
潘解颐指出,创业潮风靡全中国,渐渐出现泡沫,投资者盲目投资估价,“写一个App,又有几百万投资,抢占市场,过几日估值2000万,有什么可能呢?一个App!”
虽然两创两败,潘解颐仍未放弃,再找投资者于深圳成立海外房地产公司。他认为“当前内地经济不看好,钱一定走出去,一定买楼”。潘的算盘这次能否打响?就要留待时间证明了。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