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差港商台商撤退 东莞樟木头“二奶城”风光不再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缤纷小香港,欢乐樟木头”,如今“二奶城”也渐渐萧条。(百度贴吧)

中国地大,很多城镇香港人“听都未听过”。但提起樟木头,在香港曾经家传户晓,无人不知。要找一样事物去代表一个城市总是不易,但提起樟木头,除了会想起某个楼盘广告,人们多会把“二奶”一词挂上。樟木头常住港人15万,人称“小香港”,也是中国有名的“二奶城”。

然而,此“特色”现象难逃衰落命运。大陆基本工资不断攀升,加上劳权意识增强,罢工事件频传,港商、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经营环境逐渐恶化,加上受到出口加工产业迁移的冲击下,“二奶城”渐见衰退。

《财讯》报道,原本是香港人“后花园”的樟木头,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后街镇由于出口加工业的式微,近年来开始转型发展服务业。东莞原本在中国出口排名第三大,但这珠三角城市面临的危机,正是台资企业当前困境的缩影。

在东莞的台商,聚会时热切谈论话题是“如何撤厂?”与“要撤去哪里?”,这个现象也让中国官方及学者感到担忧。因为外商在中国创造的就业机会少说也有1亿份,一旦外企持续迁移,失业潮与减薪潮可能会在中国重现。与打工仔女、暂住证一样,“二奶城”可谓是一个折射中国过去三十年多来社会生活潮流变迁的经典词语。

“二奶”向“高端化”发展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二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个发端于深圳的职业几乎没有上升空间,其遵循的一个准则是,想当“大奶”的“二奶”不是好“二奶”。上个世纪80年代,一批往来香港与内地的香港商人、白领人士以及货柜车司机,开始在深圳等地包养“二奶”。随着这个“风流军团”的扩大,位于罗湖的一些楼盘,因“二奶”相对集中而闻名。甚至一些城中村,因为低廉的房租也成了“二奶”的聚居地,这些村因为“二奶经济”兴盛起来,成了不少猎奇者的旅游目的地,及作家们寻找灵感的地方。

后来,“二奶”向“高端化”发展,歌星影星、大学生亦加入这个群体,“二奶”这个职业也发生了转化。如果没有几个“二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钱人或者官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经济危机,香港受到影响。而因为香港近年经济持续不景气,也连累到一些深圳的“黑户”家庭。原本在深圳包养“二奶”的港人,干脆“玩失踪”,使得一些已在学龄的孩子家庭,生活变得日益艰难。这群由港人与“二奶”非婚所生的孩子,并不拥有深圳的户籍,需要付出较高的费用,才能让孩子就读当地正规学校。没有户口,他们就不能接受义务教育,长大后找工作也困难,也不能登记结婚。即使结了婚,也只能是事实婚姻,得不到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