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政协迎来汪洋时代 或成摆脱“花瓶”角色良机
全国政协虽为中国领导层的“四大班子”之一,但过去一直仅被视为担任“橡皮图章”、“清议机构”的角色,实际作用存疑。
不过,自带有“改革派”色彩的政治局常委汪洋3月14日成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主席后,外界普遍关注全国政协在未来5年会否因此而变得更大胆敢言,角色更为吃重。
政协“民主协商”作用不明显
据了解,全国政协为仅次于党委、人大、政府的中国领导层“四大班子”之一,但全国政协既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关。当中的政协委员亦不是经选举产生,而是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主要由企业家、艺术家、宗教人士、非党派人士以及其他领域的代表组成,原则上政协委员是中国各个领域、各个界别有代表性和有社会影响、有参政议政意愿和能力的人士。而全国政协形式上作为中国主要政治咨询机构,每年在年度会议中向政府提出施政建议和见解,不过政协委员的提案仅被中央视为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实际上,全国政协更多被视为中共的统战工具。此外,中共地方省委书记、省长到了退休年龄往往被安排进入政协担任副主席,此举被称为政治犒赏,政协也一度因而被误认为中共安置退休闲散官员的大本营。同时,由于全国政协过往很少发出独立的声音,在中共“民主协商”大棋局中作用不够明显,因而亦被外界视为“橡皮图章”、“清议机构”。
“改革派”汪洋或有新作风
然而,汪洋此番成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主席,或未尝不可视为中央重新调整全国政协角色的新讯号。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向全体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强调,他们能够在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形容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汪洋吁他们要“心中有人民,才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做好履职工作”,他又强调政协的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言论似乎带有让全国政协摆脱“清议机构”形象的倾向。
事实上,1955年出生的汪洋政治生涯历经安徽、国务院、重庆市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2013年升任国务院副总理,既有中央的经历,又当过直辖市和重要省份的领导。敢作敢为、没有条条框框一直是汪洋在官场上的形象,主政重庆和广东时的政续已获外界肯定,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又多次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拓展中国的“朋友圈”,汪洋这次终于攀上仕途高峰,成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主席,外界自然亦有所期待。
有分析指,全国政协汇聚各界精英,有着得天独厚的智力条件。而拥有政治勇气、大胆敢言的汪洋在带领全国政协大胆发声方面大有可为。汪洋大可以努力把全国政协打造成一个“言官”的大本营,不时地发出一些与似是而非“主流思想”不同的建设性声音,以帮助克服中共官员中的官僚主义,打破中国社会上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