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推“惠台”措施拉拢台胞 台行政院正名为“对台”措施
大陆国台办2月28日公布针对台胞在陆发展的31项“惠台”措施,以推动台企台胞在大陆可与陆企大陆台胞享同等待遇。
不过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本周二(13日)在立院上却把上述陆方的措施正名为“对台”措施,而行政院昨日(15日)亦表示已指示各部会统一使用“对台”一词,以正视听,厘清这些措施并非“惠台”的本质。
赖清德率先使用“对台”一词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月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大陆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9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范畴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共31条具体措施,这亦被外界视为31项“惠台”措施。
不过,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本周二前往立法院进行施政报告总质询时,不管是会前接受媒体访问,或是答复立委相关提问时,都以“‘对台’的31项措施”来称呼上述措施。当时有消息指,赖清德已口头指示行政院内部,将来谈及陆方相关作为与公文往返时,不再以中国大陆“惠台”措施描述,而须改用“对台”作为措辞。
行政院:措施非“惠台”本质
而台湾行政院昨日亦表示,已指示各部会对上述措施统一使用“对台”一词。行政院指出,陆方这31项措施并没有真正“惠台”,例如其中一项为鼓励台湾人参与大陆扶贫工作,允许台湾人捐钱却称为“惠台”,这是名实不符,因此行政院已指示各单位口径一致,对外谈论相关措施和公文往返时,统一使用“对台”一词,以正视听,厘清实际上并非惠台的本质。
有熟悉两岸的台湾官员指,陆方此举是为了拉拢人心,甚至希望制造台湾内部官民对立。台方固然不能禁止民众选择到大陆发展,但应须提供充足风险评估资讯,供民众判断。官员也透露,过去两岸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大陆都能片面不遵守,遑论大陆单方面抛出的措施,风险势必更高。不过,官员也坦言,大陆此举相对是在考验、对比台湾的整体经济环境是否够健全;政府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修订相关投资法规,增加企业投资与留才的诱因,才能让资金或优秀人才不被大陆吸收。
(联合新闻网/中央社/自由时报)